报告会现场
2021年4月11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李淑慧教授、彭林法研究员,吉林大学韩奇钢教授,应邀到我院“精密成形与模具技术”团队访问,并在学院30号楼223会议室为我校师生分别作了题为《轻质高强合金热冲压关键技术与研究进展》《超薄金属板材成形工艺及应用》《仿生结构/功能复合材料柔性成形制造》的学术报告会。报告会由我院“精密成形与模具技术”学术团队负责人夏琴香教授主持,洪晓斌副院长致欢迎词,我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及本科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洪晓斌副院长致欢迎词
李淑慧教授现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锻压)学会副理事长、“上海交大-宝钢汽车板使用技术联合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板材塑性成形理论与先进成形工艺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入选“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上海市曙光学者”人才计划,获上海市巾帼创新奖。李教授报告伊始,介绍了热冲压技术发展历程;深入分析了铝合金热冲压(HFQ)及时效态铝合金热冲压(PHF)等工艺的特点及局限性,从高效固溶、快速时效及新材料新工艺开发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快节拍、低成本铝合金热冲压技术是未来的方向趋势,并与师生们共同探讨了宏微观耦合变形测试与建模、热力耦合界面行为、模具设计与装备开发等热冲压成形中的三个共性科学问题。
李淑慧教授作报告
彭林法研究员任职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主要从事薄板微细成形基础理论及其应用技术研究。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基金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863项目子课题等国家级项目及军委创新项目9项;荣获2017年中国汽车工业发明一等奖、上海曙光学者,2016年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015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彭研究员报告伊始,介绍了上海交大薄壁结构数字化制造研究所的发展历程及主要的研究方向;从细微制造与新能源需求出发,阐述了超薄板/薄膜类细微结构制造的重要性;并从材料尺度效应、摩擦尺度效应、成形极限尺度效应及超薄板成形工艺等方面的阐述了超薄板成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超薄金属双极板制造技术在氢能与燃料电池开发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及在我国新一代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应用成果。
彭林法研究员作报告
韩奇钢教授现任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主要从事仿生结构/功能纤维复合材料及其构件的设计制造等研究。在Materials Today、Composites Part B等复合材料领域期刊发表系列研究论文,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作分会邀请和主题报告20余次,获授权发明专利25项、吉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担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理事与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Advanced Fiber Materials》首届青年编委等。韩教授报告伊始,介绍了吉林大学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及团队情况,结合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阐述仿生设计与柔性成形制造的重要性;并从纤维复合材料机织结构设计、纤维复合材料的仿生设计与复合材料构件的成形制造实例及其在汽车及高铁轻量化设计中应用等方面介绍了仿生结构/功能复合材料柔性成形制造的研究进展,分享了团队在复合材料成形制造领域取得的成果。
韩奇钢教授作报告
现场提问环节,大家就共同感兴趣的学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三位学者在学术领域的丰硕成果及个人学术经历,激励青年师生找准方向、扎实基础、深度耕耘,报告会在学者们精彩的解答中圆满结束。
提问现场
参观“精密成形与模具技术”团队实验室
访问期间,夏琴香教授陪同下李淑慧教授、韩奇钢教授及彭林法研究员参观了我院“精密成形与模具技术”团队实验室,夏教授为来访学者介绍了团队近年来在难变形材料及复杂构件精确成形技术及装备方面的研究进展,各位学者对实验室取得的成果展现出极大的兴趣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双方就进一步深入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达成共识。(图文/肖刚锋 校审/刘丽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