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汽研究生】持之以恒 静水流深——访2017年华南理工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作者吕晓明

日期:2018-06-05

20184月,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出炉,我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吕晓明的毕业论文《碳纳米管纱线基柔性固态超级电容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成功获评。

吕晓明,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研究方向为柔性超级电容器。2015年至今,发表一区SCI论文3篇。曾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华南理工大学金发科技奖学金和华南理工大学一等奖学金。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吕晓明的科研世界。

吕晓明生活照

【问】您的毕业论文获得了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可否介绍一下您这篇论文的研究方向、意义和创新点?以及在撰写这篇论文中的一些有趣的或印象深刻的事情?

【吕】我的研究方向是柔性超级电容器,该超级电容器以碳纳米管纱线为基体,通过改变电极材料的组成、表面结构和电解质来提高纱线超级电容器的性能,从而得到高电容量和高能量密度的柔性固态超级电容器。该课题主要是基础研究,希望将来它能够作为一种高功率高能量的柔性能源装置用于可穿戴智能纺织品、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小型医疗机械等方面。

其实撰写论文的过程是有点枯燥和乏味的,因为你需要不断地与各种实验数据打交道。印象最深刻的大概就是经常为了写论文晚睡,甚至熬夜,因为一张图片可能需要N次的调整(比如字体、字号、线的粗细等等)才能达到你想要的效果,而数据的分析往往都是否定了前面的N种想法才得到一个比较满意的答案。

【问】您认为对一篇优秀科研论文的产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在科研或论文写作方面您有什么心得体会?

【吕】我认为一篇科研论文,最重要的是真实可靠的数据和合乎逻辑的分析。在论文写作时,我们需要尊重自己的实验数据,不能为了自己想要的结果而去“刻意地得到”一些数据。此外,在对实验数据进行讨论时,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力求自己的分析有理有据。

【问】您在科研工作中遇到的最开心和最困难的一件事是什么?怎样克服困难?

【吕】在科研工作中遇到最开心的事情是,当你的实验没有进展时,突然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尽管这个办法还不一定会成功,但可以给自己带来动力和激励。最困难的事情我认为是科研论文投稿后需要回复审稿人意见。通常都是要多看文献、做实验、多与导师交流汲取经验。

【问】请介绍一下您的导师,导师在科研工作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有没有让您记忆最深刻的事?

【吕】我的导师是苏峰华教授,他是一位对待工作特别认真、负责的人,他经常告诫我们科研一定要严谨、认真。苏老师给我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很多指导和帮助,我很感激他。记忆最深刻的事情应该是我第一次做这个课题的实验时,苏老师亲自上阵给我示范和指导,因为这个课题是苏老师去国外做访问学者时带回来的,课题组里也没有师兄是做这个方向的。在整个研究生生涯中,他对我的科研帮助特别大,有时候可能他的一个建议也可以让我茅塞顿开。

吕晓明与导师和课题组合影

【问】您的导师在这篇优秀论文中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你是如何配合导师指导开展工作的?

【吕】我的课题研究方向是导师定的,有时候他看到一些好的科研论文或者有一些好的想法也会分享给我。毕业论文的写作主要靠自己完成,当然这其中少不了导师的指导和点拨,而且在最后定稿前导师还会审查一遍,并提出修改意见。通常情况下,我会根据导师的意见和建议对自己的论文进行修改和调整,毕竟导师经验丰富、且对课题的熟悉程度更甚于我。

【问】请问您如何看待学术科研,它在您的心中是怎样的地位?

【吕】在我接触学术科研前,我认为它是很神圣的,是一群科学家在干的事情。接触之后才发现科研并非想象中那么遥不可及,只要你能够静下心来、不断思考,也许就能得到不一样的结果。平心而论,我其实挺喜欢学术科研的,因为它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当你在做一项研究的时候,你会特别期待它未来能够转化为生产,服务于社会。

【问】您在工作和继续深造之间是怎样做出选择的?有怎样的目标和思考。

【吕】其实一开始我的想法就是读完硕士然后工作,中途也动过读博的念头,但基于种种考虑,最后还是选择了工作。希望能够在职场中锻炼自己的能力,看着自己的研发成果转化为产品。

【问】科研之余您有什么兴趣爱好?您如何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

【吕】我的兴趣爱好不多,喜欢种花养鱼,平时有空的时候会去爬爬山、逛逛公园之类的,大部分的时候还是呆在实验室的。

【问】请给准备进行或正在进行科研的研究生们一些研究建议。

【吕】我认为从事科研工作首先要戒骄戒躁,静得下心来。其次是要秉持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这也是我们导师常常强调的。最后,要有阅读大量文献的心理准备和毅力、多思考、多实验。

吕晓明与导师和课题组合影

  

/吕晓明

/吕晓明、王国振

编辑/徐铭遥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