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制造业如何转型升级?来听听华南理工院士怎么说!

日期:2018-05-31



“佛山制造被誉为中国制造的发展样本当之无愧。尤其是近年来推动‘佛山制造’往愈加智能化、高端化、品牌化和绿色化的方向跃升,佛山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标杆。”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瞿金平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解码改革开放以来佛山制造的崛起密码,对当前佛山制造如何加快迈向“佛山智造”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40年来,坚守制造业立市不动摇的佛山,在政企的良性互动下,推动了一大批创新有为的优秀民企扮演先行者的角色,凝聚起佛山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重磅力量。

如今,佛山正以智能制造为发展先进制造的重要抓手。“迈向智能化上,佛山要以新的运行方式和更紧密的产业互动重塑整个制造业体系。”瞿金平表示,打造世界级制造,佛山既要避免“高端产业低端化”的问题,走出自己的独特性路径;同时也要有全球视野,主动拥抱粤港澳大湾区,争当世界一流湾区的先进制造“脊梁”。



“坚持制造业不动摇 

   是佛山最大经验” 



佛山市既不是特区也不是省会,既没有太多资源禀赋也没有特殊优惠政策,之所以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和城市地位,最主要的经验是佛山一直坚持制造业立市不动摇,尤其是长期以生命力顽强的本土内生制造型企业为主力军发展先进制造产业。


南方日报: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佛山制造一直被誉为中国制造的发展样本,你也曾多次来到佛山,如何评价佛山制造在全国的地位?


瞿金平:

广东制造是中国制造的缩影,产品制造总量规模大、外向度高、配套能力强,部分行业优势突出,成为广东发展最好的名片,佛山制造一直被誉为中国制造的发展样本当之无愧,可以认为中国制造看广东,广东制造看佛山。

在我看来,改革开放40年来,佛山坚持改革创新和开放发展,创造了佛山制造奇迹,成为广东乃至全国制造业发展样板和标杆。尤其是近年来推动佛山制造往愈加智能化、高端化、品牌化和绿色化的方向跃升,佛山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标杆。

数据显示,2017年,佛山市规模以上的工业总产值2.2万亿元,其中先进制造业总产值是1.73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了45.8%,高技术制造业实现总产值1739.7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7.78%。


南方日报:

制造业是佛山的立市之本,目前佛山已成为全国第六大工业大市。佛山制造业的崛起,最主要的经验是什么?


瞿金平:

佛山市既不是特区也不是省会,既没有太多资源禀赋也没有特殊优惠政策,之所以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和城市地位,最主要的经验是佛山一直坚持制造业立市不动摇,尤其是长期以生命力顽强的本土内生制造型企业为主力军发展先进制造产业。


南方日报:

这些经验的可贵性体现在哪里?


瞿金平:

这种经验的可贵性体现在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推动一大批低调务实、创新有为、开拓进取、长期活跃于市场竞争第一线的优秀民营企业家扮演先行者的角色,凝聚起佛山市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砥砺前行的强大共识和磅礴力量。



“智能制造呼唤新运行方式”



现阶段佛山应当在大力开展自动化层面下功夫,只有大多数企业在生产、库存、管理、决策等方面的信息化自动化达到一定水平,工业4.0才有实现的产业基础,才可能以新的运行方式和更紧密的产业互动重塑整个制造业体系。


南方日报:

你刚提到佛山制造业近年在智能制造上的表现非常突出,你如何评价佛山智能制造的发展水平?


瞿金平:

近年来,佛山紧密对接中国制造强国战略,大力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坚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突出示范引领、技术创新、跨界融合三大关键,促进了制造业转型升级。

但是,佛山制造目前仍处于新旧动能转换、低效资产处理、市场需求进一步细分和节能环保等推动基础工艺和技术加快提升的阶段,或者说是“工业3.0”、“工业4.0”,乃至部分企业的“工业2.0”同步进行。

现阶段佛山应当在大力开展自动化层面下功夫,只有大多数企业在生产、库存、管理、决策等方面的信息化自动化达到一定水平,工业4.0才有实现的产业基础,才可能以新的运行方式和更紧密的产业互动重塑整个制造业体系。


南方日报:

谈到工业4.0,在描绘未来制造上还有一个重要概念叫“工业互联网”,我们发现佛山企业正在兴起打造工业互联网的浪潮,如何理解工业互联网对于企业实现智能制造的作用?


瞿金平:

智能制造是融入智能技术为代表技术的先进制造,包括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和自动化为特征的先进技术的应用,涉及制造过程中的设计、工艺、装备和管理。智能制造的核心是制造,内涵是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和自动化,外延是设计、工艺、装备和管理方面的先进技术。

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不仅仅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也不是某项技术、某个企业的信息化、智能化升级,而是以新的运行方式和更紧密的产业互动重塑整个制造业体系。


南方日报:

那么,对于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佛山,应该如何重塑制造业体系?


瞿金平:

佛山制造装备产业以中小微企业为主,帮助企业打造工业互联网,实现真正的智能制造,佛山应当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大力度鼓励企业苦练内功,通过技术创新打造自己的品牌,提升产品的声誉。

同时,广东包括佛山在内,在制造装备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企业的创新能力似乎并未实现同步提升。制造业的研发投入不足世界制造业研发投入的3%,技术对外依存度高达50%以上,佛山政府应当进一步扶持与推动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让“佛山制造”尽快成为“佛山创造”。



“机器人产业要走出‘佛山打法’”



要避免工业机器人出现“高端产业低端化的苗头”,佛山已经做了很多的探索,比如通过资本方式收购国外机器人,同时结合自身的独特性优势,走出一条独具佛山特色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道路。


南方日报:

工业机器人是佛山发展智能制造的重要抓手,你曾经提出,这个领域出现了“高端产业低端化的苗头”,应该如何理解?


瞿金平:

发展智能制造产业,人工智能是大势所趋,这几年来工业机器人行业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目前正处于风口期,谁能抢占先机,谁就能分得更多的红利。

所谓高端产业低端化的表现是指很多企业仅仅是跟着政策走,产品主要是用于搬运、码垛等低端机器人,应用领域多在基础制造领域,附加值偏低,无法满足汽车、船舶等生产线的高端应用要求,存在明显的政策依赖性,尤其是一些民营企业,存在短期化、功利化和投机化问题,而自身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和内在需求。


南方日报:

那么你认为佛山要如何规避这个问题?


瞿金平:

高精密、高速与高效的减速机、伺服电动机、控制器等机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占到机器人成本的70%。中国需要更多地自主研发核心零部件,才能抢占工业机器人的高端市场。

这方面佛山正在采取多种措施与手段:整合产业的创新资源,推动建立机器人创新中心,提升产业创新能力;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收购国外机器人公司,比如美的收购库卡;引进先进技术进行“二度开发”,已有一定成效。

另外,我在之前的一些场合曾建议广东省重点发展嵌入式工业机器人,就是将机器人的功能与产品制造装备或生产线有机结合,发展嵌入了机器人功能的新一代智能制造装备。在很多应用场合,通用机器人的一些功能是浪费的,而生产过程中有些特别功能又不能满足要求。

在珠三角,尤其是有制造装备产业有雄厚基础、独特优势的佛山,结合特定的生产过程,通过自主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的嵌入式工业机器人或者智能制造生产线,应当是可行的。同时,佛山企业要体现自身的独特性优势,走出一条独具佛山特色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道路。


南方日报:

这种独特性应该怎么理解?


瞿金平:

佛山已经有些企业在这条道路探索,比如广东嘉腾的自动牵引机器人,结合现代物流的特点,避开了“四大家族”擅长的机械手(即“机器代手”),结合自己的导航技术优势攻克了“机器代脚”的物流机器人,这就是很好的案例。



“要让佛山成为大湾区的‘智造’脊梁”



先进制造装备是世界一流湾区建设的“脊梁”,制造装备产业又正好是佛山的优势与特色,政府应当重点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集群,以此作为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竞争力,使“佛山制造”成为粤港澳塑造湾区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力量。


南方日报:

立足改革开放四十年,如今佛山正积极培育新动能,您对此有怎样的建议?


瞿金平:

改革开放40年来,佛山坚持改革创新和开放发展,创造了“佛山制造”奇迹,成为广东乃至全国制造业发展样板和标杆。今年初,佛山提出打造千亿产业集群,以此推动制造业动能的替代和结构优化,使“佛山制造”真正地实现“既大又强”。

佛山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具有区位优势、良好的发展基础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政府应当紧抓国家“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机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导向,将佛山建设成为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先进制造装备是世界一流湾区建设的“脊梁”,制造装备产业又正好是佛山的优势与特色,政府应当重点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集群,以此作为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竞争力,使“佛山制造”成为粤港澳塑造湾区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力量,将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南方日报:

在佛山培育新动能,继续做大做强制造业上,民营经济是主体,你认为应该如何继续助推民企发展?


瞿金平:

佛山的民营经济发达,有创业的传统,政府对民营企业家、草根创业者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新形势下,应当进一步深度链接全球创新资源,聚集全球创新要素,构筑先进制造业创新生态链,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广泛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制造业自主创新技术在佛山转移、转化和应用,激发创新创业者的热情。

比如,在佛山市以及南海区政府的主导下,南海民营企业广东星联科技有限公司与华南理工大学产学研合作,自主创新技术成果“高分子产品拉伸流变制造装备”已经落户南海三山新城,将融合高分子材料产业链上的智能化技术,可实现高分子产品低耗、高效的绿色制造,有望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高分子高端制造装备垄断产业。


南方日报:

谈到创业者,发展先进制造永远离不开高端人才,你本身也是南海高端人才联谊会会长,在你看来,没有一流大学且又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佛山,面向下一个四十年的发展,如何更好地吸引高端人才,助力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瞿金平:

从当前国际竞争实际看,只有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拥有大量的高技能人才,依靠自主创新,占据技术制高点,才能在关键环节形成先发优势。

佛山是以中小民营企业为重要力量的制造业聚集区,发展智能制造,中小企业必然是主体。对于长期以来依靠劳动力作为核心竞争力的中小型制造企业而言,高技术人才短缺,尤其是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人才缺失,必将使其转型之路步履维艰。如何更好地吸引高端人才是佛山面向下一个40年发展的关键所在。

比如说,佛山要抓住关键环节,建立中小企业高技能人才发展机制。政府和企业要着眼于人才培养、评价、流动和服务四个关键环节,将高校毕业生服务于中小企业纳入就业评价体系,同时提供人才奖励基金,在继续深造、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政府应当加大对中小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并保证企业提取的教育经费用于员工特别是工匠人才的培训。


专家简介


瞿金平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他长期从事高分子材料新型成型加工技术与装备研究,在国内外率先提出高分子材料振动剪切流变和体积拉伸流变加工成型方法及原理、系统发展了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理论,发明并研制成功一系列高分子产品先进制造成套技术装备。


观点摘要


一、佛山之所以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和城市地位,最主要的经验是佛山一直坚持制造业立市不动摇,尤其是长期以生命力顽强的本土内生制造型企业为主力军发展先进制造产业。

二、这种经验的可贵性体现在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推动一大批低调务实、创新有为、开拓进取、长期活跃于市场竞争第一线的优秀民营企业家扮演先行者的角色。

三、现阶段佛山应当大力开展自动化补课行动,只有大多数企业在生产、库存、管理、决策等方面的信息化自动化达到一定水平,工业4.0才有实现的产业基础,才可能以新的运行方式和更紧密的产业互动重塑整个制造业体系。

四、制造装备产业有雄厚基础、独特优势的佛山,结合特定的生产(装配)过程,发展中国特色的嵌入式工业机器人或者智能制造生产线,应当是可行的。同时,佛山企业要体现自身的独特性优势,走出一条独具佛山特色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道路。

五、先进制造装备是世界一流湾区建设的“脊梁”,制造装备产业又正好是佛山的优势与特色,政府应当重点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集群,以此作为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竞争力,使“佛山制造”成为粤港澳塑造湾区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力量,将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