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2日,亚热带建筑与城市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及土木与交通学院,成功举办湾区协同与气候适应论坛。来自华南理工大学及深圳大学的师生共200余人参加了本次学术活动。
本次论坛围绕亚热带建筑与城市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任务一“湾区协同发展与气候适应”的科研工作展开学术交流,分享该任务团队最新的研究成果,并邀请了粤港澳地区的知名学者建言献策,共同探讨任务一团队未来的发展方向。
论坛开幕式于上午9:00正式开始,全重实验室专职副主任高凌波主持开幕式。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彭长歆教授、亚热带建筑与城市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孟庆林教授对各位来宾致欢迎辞。随后,亚热带建筑与城市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郭仁忠院士发表讲话。郭院士表示顺应气候变化,加强湾区科研团队的交流与协作,是共同推进当地建筑学、城乡规划等学科发展的重要措举。
图左一起分别为:郭仁忠院士、孟庆林教授、彭长歆教授和高凌波主任
期间,彭长歆教授向来宾赠送以何镜堂院士设计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为原型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纪念品。
上午9:20-10:20为团队工作汇报环节,实验室任务一组长孟庆林教授主持该环节的交流。任务一副组长李琼研究员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团队在建筑物理、国土空间规划、能源有效利用等领域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未来研究计划。任务一副组长杨晓春教授介绍了深圳大学团队在区域协同发展、城乡规划韧性、城乡遗产保护、气候适应技术和城乡低碳发展等方向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及未来研究计划。
图左起分别为:李琼研究员、杨晓春教授
上午10:20-12:00间青年教师工作汇报环节,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赵越喆教授主持该环节的交流。来自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伍志斌教授、任浩山教授和深圳大学建筑学院洪武扬特聘研究员、陈宏胜副教授作为青年教师代表分别汇报了个人工作进展。
图左起分别为:伍志斌教授、任浩山教授、洪武扬研究员和陈宏胜副教授
在场的深圳大学郭仁忠院士、香港大学李玉国教授、深圳大学莫金汉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彭长歆教授和王世福教授等专家对任务一科研团队和青年教师的汇报进行了点评。
图左一起分别为:郭仁忠院士、莫金汉教授、李玉国教授、彭长歆教授和王世福教授
下午14:30-17:00举行了湾区学者沙龙,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李琼研究员担任主持人,香港大学李玉国教授、深圳大学莫金汉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孟庆林教授和深圳大学黄邓楷助理教授分别作学术报告。
香港大学李玉国教授向大家分享了其对可持续性未来建筑环境的初探,从人类的居住需求、全球气候变化、能源节约与消耗等方面探讨了建筑领域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
深圳大学莫金汉教授分享了静电强化的空气颗粒物捕获技术,从传质视角实现建筑和设备高效通风过滤,通过“传质强化-材料调控一体化”统筹创新,实现“净化材料高性能”向“净化效果高性能”跨越。
深圳大学黄邓楷副教授分享了多源轨迹数据支持下城市体力活动适宜性测度,研究建成环境与户外体力活动的关联性,基于活动路径计量方法,探索不同环境和水平暴露对跑步路径感知满意度的影响。
华南理工大学孟庆林教授做了城市热环境调控的主题报告,分享其科研团队在城市热环境实验模拟技术、城市居住区热环境设计、热环境低空遥感检测技术和城市降温技术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最后,实验室任务一组长孟庆林教授、副组长李琼研究员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并对参与论坛的学者和师生致谢,本次论坛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