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建筑与城市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 举办刘汉龙院士“湾区讲堂”学术报告
2025-01-07
文章来源:未知浏览次数:105

2025年1月2日下午,重庆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刘汉龙院士应邀来访,开展亚热带建筑与城市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湾区讲堂”本年度的第一期,总第八期,题为《生物建造体系与展望》。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副校长吴波主持,实验室副主任倪阳,土木与交通学院院长姚小虎、副院长胡楠,和实验室学术骨干、土木与交通学院、建筑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等相关教师和研究生80余人参加了本次学术讲座。

                                    报告会现场

刘院士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与意义,认为从远古时代用来遮风挡雨的简易建筑物,到如今的大厦林立、高铁纵横,土木工程建造技术经历了多个时代的更迭。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传统工程建造中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及固弃材料难以降解的问题阻碍了双碳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工程建造技术的进步,土木工程建造技术转型迫在眉睫。基于土木工程建造技术发展现状和技术转型需求,报告中提出了生物建造的概念,阐述了生物建造的内涵,构建了生物建造体系,围绕微生物建造、植物建造、动物建造和仿生建造 4 个类别,从生物建造理论、技术、材料、装备、检验检测和工程案例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展望了生物建造的发展前景。


                     刘汉龙院士(左)与现场师生互动交流

刘汉龙院士将绿色低碳和自然相融结合起来,从生物建造方面为师生们提供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拓展了师生群体的学术视野,尤其是在生物建造展望中提供的可开展的研究方向,为实验室学术骨干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吴波副校长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刘院士的报告给在场师生很多学术启发,尤其展现了如何进行高位思考、系统谋划和学科交叉,在与其他学科领域的结合中,系统性地布局科研方向和技术路线,最终产生更具颠覆性和原创性的创新成果,助力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总目标。

湾区讲堂是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与城市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建立的品牌系列讲座,旨在邀请国内外土木建筑等相关领域知名学者和卓越工程大师等为在校师生介绍学术与工程实践最新进展,激发我校师生的科研思路,启发学科交叉和工程科学创新。作为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单位,我院将持续推进这一品牌系列讲座的运行,共同打造学术交流华南地区的高地。

报告人简介:

刘汉龙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原常务副校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水利部科技委委员,国际 土力 学与 岩土 工程 学会 TC303 分会 主席 ,《Biogeotechnics》和《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主编。长期从事环境岩土力学与防灾减灾工程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高土石坝、吹填造陆(岛)及岩土文物保护与修复等领域取得多项重要性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 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2 项。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奖、光华工程科学技术奖、茅以升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大奖、国际 IACMAG 协会德赛岩土大奖、国家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突出贡献者和重庆市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等荣誉。发表SCI高水平论文350多篇,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主编国家和行业等标准7部。是2018-2023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2023-2024年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