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行袁奇峰教授、何志森先生学术讲座的通知
主题1:城市发展与规划范式
主讲人:袁奇峰
时间:2016年4月20日(星期三)晚19:00
地点:逸夫人文馆2楼报告厅
主讲人简介:
袁奇峰,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博导,全国高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南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武汉市人民政府王家墩中央商务区规划咨询委员会顾问;广州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佛山市人民政府顾问团专家、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城乡规划》、《城市空间设计》、《城镇化》、《城镇化研究》杂志编委;《城市中国》杂志社学术顾问;
袁教授擅长于决策型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城市设计;长期致力于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城市更新及土地制度研究、保障性社区与城市住房制度研究。主持了广州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咨询(2000、2007)、GCBD21——珠江新城规划检讨、沙面近代历史文化保护区整治规划、沈阳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咨询、美丽南宁战略规划等百余项城市规划,4次获得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2003、2005、2007)。出版6本、参编6本学术著作。曾获“广州建设者”奖章。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5篇获得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金经昌城市规划教育基金会联合颁发的“金经昌中国城市规划优秀论文奖”(2001、2003、2009、2010、2013)。在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10年,获得3届毕业生评比的“心目中的良师”奖励(2010、2013、2014)。
主题2:有關mapping
主讲人:何志森
时间:2016年4月20日(星期三)晚20:30
地点:逸夫人文馆2楼报告厅
主讲人简介:
何志森先生 (Jason Ho) 是澳大利亚非正规工作室 (Urban Informality Lab) 的聯合创始人和设计总监,mapping工作坊发起人,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 (RMIT) 景观建筑学硕士,建筑学博士,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兼职讲师,美国空间与流量杂志 (Space and Flows) 特邀编委,中国风景园林杂志 (LandscapeArchitecture China) 特邀编委。何志森先生于 2010 年和他现在的工作合伙人澳大利亚建筑师和景观设计师 Khalilah Zakariya 教授在墨尔本成立了非正规研究工作室来探讨和研究发展中国家的非正规都市现象。在过去的十五年间,何志森先生曾担任过澳大利亚汉森集团 (Hansen) 的资深城市规划师和景观设计师,澳大利亚场地控制事务所 (GCLA) 和格林戴乐事务所 (Green & Dale Associates) 景观设计师。何志森先生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mapping,边缘空间,人行为学,非正規空间,微觀城市,边界,景观都市主义,以及亞洲都市主义。
近年来,何志森先生通过mapping⼯作坊的形式穿梭在中国的不同高校之间来参与中国的建筑教育事业。他曾组织指导了同济大学/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昆士兰科技大学联合工作坊 “超级都市主义” (2007)、宾夕法尼亚大学/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联合工作坊 “流动的景观” (2009)、华侨大学工作坊 “跳跃的线” (2011)、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工作坊 “寻所未见” (2013)、“都市侦探” (2014)、 “超级平凡” (2015)、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工作坊 “小题大作” (2015)、“空间黏度”(2015)、广州美术学院工作坊 “加厚的边界” (2015),华中科技大学工作坊 “非正规” (2015)、武汉大学工作坊 “规划的混乱” (2015)、扉建筑/广东海珠国家湿地联合工作坊 “并非公园” (2015)、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联合工作坊 “变形城市” (2015),中南大学工作坊“都市针灸” (2016),暨南大学工作坊“看不见的城市”(2016),以及接下来的扉建筑暑期工作坊“废墟里的桃花源”(2016),西南交通大学工作坊“逾越”(2016),台湾淡江大学和武汉大学海峡两岸mapping工作坊(2016),西安美术学院工作坊(2016)、华南理工大学工作坊、华南农业大学工作坊(2016)、华中科技大学工作坊(2016)、纽卡斯尔大学工作坊(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