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镱亚晶格能量迁移的红外II区响应上转换发光研究

2020-12-08 539

光子上转换是一种重要的非线性反斯托克斯发光现象,在激光、显示、光伏、信息存储与安全以及生物成像与诊疗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然而,目前上转换发光相关研究主要基于传统的980nm和短波长近红外I区波段(例如808nm)激发调控。近期研究表明,红外II区在光通讯、纳米光子学、生物医学等领域愈来愈显示出重要应用。因此,如何实现更长的红外波段尤其是红外II区响应的上转换发光对于稀土发光基础研究及前沿应用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在众多稀土离子中,Er3+虽然在1.5μm波段具有较强的吸收,但是并不适合直接以传统的共掺方式作为敏化剂使用,Er3+与发光离子直接共掺会因它们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而严重猝灭发光。其他稀土离子因不具有相关能级或存在严重非辐射弛豫而无法直接吸收利用1.5μm激发能量。稀土离子上述本征局限性使得红外II区响应的上转换发光成为一项挑战性课题。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周博教授和张勤远教授团队报道了一种可实现红外II区响应的上转换发光概念模型,成功获得了Tm3+Ho3+Gd3+Eu3+Tb3+等多种离子的上转换发光,在信息安全存储与防伪等领域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



图示 1 镱亚晶格实现红外II区响应上转换发光原理图及上转换发光跃迁

本研究的核心思想是在核壳结构空间设计敏化剂Er3+与发光离子的基础上同时引入具有能量迁移特征的镱亚晶格层调控它们之间的能量过程,并通过优化共沉淀方法在实验上实现这种纳米结构。实验结果表明,镱亚晶格既可以实现能量从敏化区向发光区的输运,同时也有效隔绝了敏化剂和发光离子之间因直接接触而产生的猝灭过程,从而有效促进了发光离子的发射。本概念模型可以获得高达1219 nm反斯托克斯位移的紫外上转换发光(Gd3+311 nm发射)。进一步通过构建敏化-迁移-检测的核壳结构深入探讨了镱晶格能量迁移的基本物理规律。



图示 2 镱亚晶格能量迁移研究

深入研究表明,在本结构中引入微量Ce3+可通过Ce3+-Er3+之间的交叉弛豫对敏化剂Er3+的各能级布居进行调控,从而有效抑制了可见光波段的发光,成功获得了红外I区的准单带发射。利用镱亚晶格的能量迁移特性还可获得红绿可调上转换发光,在信息安全存储与防伪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潜在应用前景。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可用于红外II区响应的上转换发光概念模型,促进了对微观尺度能量迁移和稀土发光物理本质的理解,可望进一步推动稀土发光基础研究以及研发新型高效上转换发光材料体系。



图示 3 光色调控与应用 

相关研究成果以NIR II-responsive photon upconversion through energy migration in an ytterbium sublattice为题发表在Nature Photonics上,其中通讯作者为周博教授和张勤远教授。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等科研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6-020-00714-6


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版权所有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北区科技园1号楼

电话:020-87113184 传真:020-87113184

邮箱:skllmd@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