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杭州师范大学汪宝荣教授深度解读译介与传播行动者网络
发布时间:2024-07-05
访问量:
31

近日,杭州师范大学汪宝荣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带来一场题为“译介与传播行动者网络模式:理论与应用”的精彩学术讲座。本场讲座由朱献珑教授主持,相关学科方向的研究生及研究生导师参加。

讲座现场

讲座伊始,汪宝荣教授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强调了译介与传播研究对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性,并指出该领域是国内学术界的热点。随后,汪教授通过评述国内外相关研究,认为基于翻译学、译介学、传播学和社会学等视角均可构建出系统且适用的译介与传播模式。他整合运用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和拉图尔的理论,提出了“译介与传播行动者网络模式”。

汪宝荣教授作讲座

接下来,汪老师详细阐释了该网络模式的理论框架(行动者网络理论+场域理论)、核心概念(如,传播影响力、被认可度、翻译场域),指出“译介与传播行动者网络”的运作涵盖项目发起、翻译生产、译作传播三个过程,每个环节都涉及行动者网络的构建和运作。他以余华小说《第七天》英译为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该项目的发起过程,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该模式的应用。讲座最后,汪教授展望了“译介与传播行动者网络模式”的应用前景,指出今后可以尝试探索不同文类,关注口译和视听翻译等领域。本次讲座不仅拓宽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学术视野,也展现了社会学路径翻译研究的魅力和潜力。


主讲人简介:

汪宝荣,香港大学翻译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专业学位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翻译研究所所长。曾为英国伦敦大学、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文学文化译介与传播、社会翻译学、中国翻译史、视听翻译。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社会翻译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省翻译协会理事,多家SSCI/AHCI翻译学刊及国内CSSCI刊审稿人。出版专著、译著5部,代表作为《中国文学译介与传播模式研究:以英译现当代小说为中心》(2022),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AHCI收录多篇)。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项目3项(含国社科1项),主持在研国社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翻译学理论建构与实践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