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组织青年人才训练营正式启动。此次训练营旨在汇聚粤港澳三地及全球范围内的杰出青年才俊,通过一系列创新性的学习与实践活动,共同探索教育国际化的新路径,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卓越领导力的青年领袖,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国际化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助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
本届训练营的主题是“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年力量”,训练营汇聚了来自不同领域的高水平导师团队、打造多元化的实训项目。导师阵容包括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助理秘书长等国际组织资深官员,联合国系统任职的我校优秀毕业生,粤港澳大湾区和全球知名高校的顶尖学者。训练营的主要板块为国际组织青年人才高层次工作坊、国际组织系列学术讲座、国际组织海报展、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圆桌论坛、华南理工大学模拟联合国大会等。
近年来,学校积极对接人才强国战略需求,打造外语学科特色优势,积极探索智库建设驱动下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模式,在机制创新、平台建构、课程建设、辐射推广等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外国语学院积极推动学科转型和专业创新发展,助力国家急需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先后成立国际组织系,开设“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微专业,学员先后赴日内瓦联合国总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联合国计划署驻华代表处、中国-东盟中心等国际组织交流访问,先后荣获亚洲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团体最高奖、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最佳组织奖、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最高个人奖、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最佳项目奖等重磅奖项。此外,我校也向国际组织成功输送正式职员和实习人员,包括联合国环境能源规划署高级研究员、联合国粮农组织专业顾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青年官员、联合国大会同声传译专员等。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组织青年人才训练营
附: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组织青年人才训练营专家代表
王绍祺
国际关系及国际合作专家,曾任国家科委国际合作司欧洲处处长,驻法使馆科技参赞,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驻法使馆公使衔科技参赞,ITER国际组织副总干事。
Fabrizio Hochschild
Fabrizio Hochschild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精通英语、西班牙语、德语、法语,2019年至2021年担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秘书长特别顾问;早期曾任联合国冲突评估小组组长、(纽约)外勤支助部外勤人员主任,领导编写关于南苏丹冲突驱动因素的综合报告,负责维和特派团成员的招募和管理等工作;2022年至今担任诸多重要研究机构高级研究员,始终致力于全球和平与安全事务;其以全球和平为主题,曾发表《“和平的发展和利益”与和平司法对话》《没有坚持,就没有和平(关于哥伦比亚和平进程)》等诸多文章。此外,他在人道主义事务领域有丰富的实践经历和突出贡献,在其职业生涯中,还曾担任联合国驻地方(南苏丹、萨拉热窝、塞尔维亚、坦桑尼亚等)难民署的地方办事处主任、人道主义协调员等职位,在全球多地发展人道主义行动,致力于当地和平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Janos Pasztor
Janos Pasztor拥有麻省理工学院(MIT)核工程学士和硕士学位,在能源、环境、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际组织有近50年的工作经验。
2016—2023年,他担任卡内基国际事务伦理委员会高级研究员和卡内基气候治理倡议(C2G)执行主任。2015年至2016年期间,他在UN秘书长潘基文的领导下担任UN气候变化助理秘书长。
此前,他曾担任世界自然基金会国际保护事务代理执行主任和政策与科学主任。他曾任职的其他工作组织包括:1992年UN环境与发展会议(1992年地球问题首脑会议)秘书处;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秘书处(布伦特兰委员会);贝耶尔研究所,以及世界基督教协进会。
任浩
任浩,人道主义救援国际合作专家,有近40年的外事工作经验,尤其是10多年的国际组织工作经验。1997年,他经考试选拔,被红十字会国际委员会录用,成为第一个在该组织工作的中国人。
他曾作为红十字会国际委员会代表在卢旺达宗族大屠杀事件后探视当地监狱和拘留所被关押人员;在阿富汗探视被阿政府关押的人等。曾多次作为国际组织代表或代表中国红十字会赴灾区参加国际救援工作,如非洲萨赫勒地区旱灾(马里)、日本地震海啸、尼泊尔地震、厄瓜多尔地震等。
作为红十字会国际委员会的代表,他曾被派往科特迪瓦常驻,负责西非五国(科特迪瓦、贝宁、多哥、加纳、布基纳法索)红十字会的合作工作。作为中国红十字会外事部门负责人,曾多次组织和参与各种国际会议和在我国举办的重要外事活动,如:“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亚太地区大会、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东盟论坛等。
葛云燕
葛云燕,工商管理硕士。曾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助理代表,在职期间主要负责运营工作。在职40余年曾任行政官员,人力资源官员和采购官员。
1982年,她加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成为中国最早一批在华工作的联合国公务员之一。40年间,她参与接待了数位联合国秘书长,曾与9位联合国驻华协调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一同共事,见证开发计划署与中国携手走过的四十年历程。
她熟悉联合国采购理念、政策,并具有丰富的采购实战经验。曾担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太局区域采购顾问委员会成员,并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引领联合国采购流程,建立了相关的长期协议。随着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推动,近年来她开始对联合国可持续采购进行研究并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可持续采购的推广和执行。
(图文/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