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吴诗玉教授通过模型可视化解读多变量的交互效应
发布时间:2024-06-13
访问量:
388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吴诗玉教授应邀莅临我院,以“模型可视化与语言研究多变量交互效应的解读”为题开展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院长助理陈艳艳主持,学院的硕博士研究生、研究生导师参加讲座,讲座还吸引了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师生。

讲座现场

讲座伊始,吴诗玉教授阐述了多变量分析是语言实验研究的常态,特别从词汇习得和词汇加工等几个方面解释了多变量分析的重难点。接着,吴教授提出了如何解读交互效应这个难题,并以自己新近在《现代外语》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国学生主谓一致产出的数吸效应》为参考进行详细解析。通过模型数据和可视化分析,吴教授详细论证了语境变异性、语境情感、学习者个体差异等因素对中国学生语言习得的影响。例如,以SV-构式产出的相关研究为例,吴教授向大家展示了语言水平与中心名词数的交互效应解读,说明了语言水平在中心名词数有不同的情况下对产出效果的影响。随后,吴教授又以他在《心理学报》发表的另一篇新文章《新颖词语义韵的发生机制:“双枣树”效应的证据》 为例,说明了题目对论文传播力的重要意义。以熟悉或是不起眼的文学意象为对象发掘出语境情感,既能提高研究的价值,又能增强论文的吸引力。

吴诗玉教授作讲座

最后,吴诗玉教授针对师生们的疑问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围绕数据建模、数据解读等问题与大家共同讨论,同时还分享了自己的一些经典著作和心得感悟。本次讲座干货满满,吴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解读了模型可视化与与语言研究多变量交互效应,给在场师生的学术发展带来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主讲人简介

吴诗玉,上海交通大学晨星青年学者教授,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心理学报》,《外国语》,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Journal of Pragmatics, IRAL等国内、国际期刊上共发表50余篇研究论文;在Routledge以及科学出版社等共出版5部学术著作。已出版《第二语言加工及R语言应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9)、《R在语言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科学出版社,2021)和《基于R的语言研究多变量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33部向外语界同行推介R语言应用的著作。担任JSLS二语研究与数据科学专业委员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智慧司法实验室兼职教授,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Studies执行主编。


图文/陈诗懿王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