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王杨钰、钟书能:深化印度洋岛国研究
发布时间:2022-05-15
访问量:
857

 


印度洋沟通着太平洋和大西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有多个重要的海峡门户,是世界上重要的能源与商品运输通道。在这广袤的海域上,分布着数个岛国,主要包括南亚的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东非的塞舌尔、科摩罗、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与法属留尼汪七个国家和地区。当前,中国逐渐加大对印度洋方向的开放与合作力度,与印度洋岛国的交流将会更加频繁。因此,加强印度洋岛国研究,既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全覆盖”总体规划的必然之举,也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需求。

印度洋岛国具有独特地缘优势

从地理位置来看,各岛国主要分布在印度洋东西两侧,沟通着太平洋、印度洋与大西洋,据守着多条出入印度洋的航道,是亚欧非海上航道的重要枢纽,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

在印度洋东海岸,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往西可经阿拉伯海至波斯湾或亚丁湾进而前往欧洲,往东可经马六甲海峡绕往东亚与东南亚地区,往东南则可通达澳大利亚,不仅是印度洋地区的海上交通要冲,也是多个国家海上能源运输的“生命线”。在印度洋西海岸,科摩罗扼守着莫桑比克海峡北端入口,被誉为“海峡的门户”。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塞舌尔地处印度洋西部航线的交通要道,连接着欧亚航路。巨型商船、油轮绕莫桑比克海峡或马达加斯加东岸经好望角前往欧洲,非洲东海岸仍是必经之路。优越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各岛国鲜明的地缘政治优势。随着各大国在印度洋区域战略竞争的加剧,印度洋岛国的重要性将愈发凸显。

中国与印度洋岛国平等往来、守望相助的友好关系绵延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明代航海家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多次造访马尔代夫与斯里兰卡,最远抵达毛里求斯与马达加斯加。源远流长的和平友好往来为双方交往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印度洋各岛国相继摆脱宗主国的殖民统治,陆续实现民族独立,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双方关系呈现平稳、健康发展势头。自建交以来,双方文化、教育、医疗、经贸等领域交流日益增多。各岛国积极将本国的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如斯里兰卡的“马欣达愿景”、毛里求斯的“2030愿景”均得到中国有力的支持。中国与印度洋岛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积极沟通与配合,逐步形成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合作的关系。

从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来看,印度洋岛国与中国逐步形成协同推进、深度融合的格局。在经贸合作方面,中国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印度洋岛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其中,中国和斯里兰卡将双边关系进一步提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科摩罗、塞舌尔等对“一带一路”建设表现出积极态度,希望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促进更多合作。在人文交流方面,中国与印度洋岛国文化交流持续升温,交流方式多种多样,如艺术团互访、举办“中国日”与“中国周”以及学术交流等。中国艺术团赴科摩罗演出已成为中科文化交流的常态。毛里求斯将春节定为法定节假日,体现了两国民众间的深厚情谊。塞舌尔举办的年度“中国日”活动,为当地民众开启了深入认识与了解中国的窗口。中国与斯里兰卡的文化交往最早可追溯到汉代,当前中斯人文交流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日益完善,合作领域不断拓展。

加强知识互通

可预见的是,中国与印度洋岛国的政治合作、经贸对接将持续深化,双方民心更加相通,将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与此同时,面对风土人情、政情政制各异的印度洋岛国,我国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亦接踵而来。复杂多元的双边及多边合作迫切要求学术界的积极回应,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

图片

与中国与印度洋岛国交流的“热”景象相比,学术界对印度洋岛国的相关学术研究较为滞后。与岛国相关的基础研究整体上极为薄弱,系统化研究亟待推进,相关决策咨询缺乏针对性,满足不了中国一印度洋岛国双方关系深化升级的现实需求。随着中国与印度洋岛国关系日趋紧密,加强印度洋岛国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愈加凸显。

印度洋各岛国社会形态、政情政制及经济发展水平各异。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只有充分了解各国国情、政情、社情与民情,才能真正实现民心相通,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学术研究层面,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各岛国政治、经济、历史、地理、语言与文化,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文献资料与田野调查有机结合,加强跨学科、多领域的知识互通,更好地为双方合作提供智力支持。

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英语创意写作与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研究”(17JZD039)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王杨钰,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后,印度洋岛国研究中心研究员。

钟书能,华南理工大学印度洋岛国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

文章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2-03-30 A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