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广东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骨干教师培训会议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2-12-12   浏览次数:10

1210日,广东省教育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研究基地、广东省高校思政课区域协同创新中心、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2022年度广东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骨干教师培训会议在华南理工大学顺利召开。本次会议以线上会议的方式举行,邀请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哲学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东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广州体育学院、东莞理工学院的16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专题培训,共143位骨干教师参与本次培训会议。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解丽霞院长首先向莅临本次会议的各位专家、各位骨干教师表示热烈的欢迎与感谢,并指出本次培训会议的主题为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工作。本次会议第一场专题培训中赵培杰主任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两个结合”》、陈金龙院长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若干理论问题》、孙来斌教授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如何体现“六个坚持”》、马拥军教授围绕《“新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吴宏政教授围绕《“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唯物史观原理》、魏传光副院长围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向的思考》等主题分享了学术研究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哲学部赵培杰主任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是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这两个维度为立足点,探讨了哲学社会科学界如何深入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如何概括21世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重要问题,总结了把握“两个结合”的重大原则。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金龙院长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议题,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演进的历史逻辑,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建构问题,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联系,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深远意义,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拓展方向,全面精准地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道理、学理、哲理。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孙来斌教授着重探讨了如何将“六个坚持”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每一章节,强调要坚持原理的抽象和原理的运用相结合、坚持全面体现和重点把握相结合、坚持教材融入与教学融入相结合、坚持内容融入与精神滋养相结合,并分享了北京大学的教学实践经验,生动地解答了如何使党的二十大精神滋养学生心灵。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拥军教授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核心内容,从群众史观、世界历史观、主体能动性、矛盾分析法、实践观点、联系和发展观点六个维度讲解二十大报告中体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阐释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吴宏政教授深入探讨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体现的历史辩证法原理、历史唯物主义真理观原理和历史进步观评判标准,分析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强调中国的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行,体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原则。

 


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魏传光副院长解读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的内涵和指向,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将马克思主义一般规律落实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求不断发展“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以解决人类社会向何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时代议题。



本次会议第二场专题培训由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国启副院长主持,谢传仓副院长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原理”课教学的三个着力点》、关锋副院长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融入原理课教学实操初探》、田鹏颖院长围绕《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林钊教授围绕《在唯物史观的视野中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左康华副院长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等主题进行了学术探讨。

 


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谢传仓副院长从加强顶层设计、重视显隐结合、聚焦专题研究三个维度探讨如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阐述了“六个坚持”的深刻内涵,结合当下理论研究热点、难点,分享了党的二十大精神相关研究选题。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关锋副院长着重讲解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回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历程,具体说明了如何使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田鹏颖院长回顾了我国在不同时期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重大命题的探索历程,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重要会议中对该命题的不同阐述,解答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必须相结合、为什么能够相结合、怎样结合以及如何检验二者是否已经结合这四个重大问题。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林钊教授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切口,紧密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时代化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成果的经典化何以跨时空对接,对普遍的现代性、特殊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能否跨越卡夫丁峡谷等命题进行深入探讨。

 


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左康华副院长从礼仪之美、文明之问、守正创新三个角度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脱胎于中国传统礼乐文明的现代化文明形态,体现出人类文明形态发展的历史逻辑,为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带来美好前景。

 


本次会议第三场专题培训由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晓丽副院长主持,闫秀敏院长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原理课的逻辑思路与教学思考》、郭奕鹏副书记围绕《“原理”课讲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方法论与文本基础》、罗彩讲师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马克思群众史观的继承与发展》、史英哲讲师围绕《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革命性本质》、周耕副院长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与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 

 

广州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闫秀敏院长立足于广州体育学院的自身特色,从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原理课的逻辑思路、基本原则、教学建议三个方面展开了汇报,详细分享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教学实践经验。

 

东莞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郭奕鹏指出“读懂学生、读好文本”是讲好“原理”课的一把钥匙,并以此为切入点,围绕以马克思的方法讲好马克思主义和以文本为支撑的“原理”课说理方式两大主题,在方法论层面揭示如何讲好“原理”课,推动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广东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罗彩讲师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优秀成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精华这两方面内容进行了探讨,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合理性和价值性,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坚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始终坚持群众路线。

 


     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史英哲讲师从伟大建党精神的本质以及表现两大维度阐释伟大建党精神的革命性,指出伟大建党精神的本质即为意识的能动性,并从改变中国命运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尊重客观实际的革命现实主义精神、克服艰难险阻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三个方面揭示如何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革命性本质。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周耕副院长以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整体图景为切入点,指出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第一大党面临的八大难题,从党的自我革命角度提出解决路径,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党的建设方面的最新阐述,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内容、意义、价值进行解读。


最后,解丽霞院长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指出本次会议主题鲜明,各位专家紧密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这一主题,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两个结合”、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建党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等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刻、准确的探讨。本次会议的主体具有复合化的特点,汇聚了全国不同地域、不同高校、各年龄段的著名专家和骨干教师,专家学者在汇报中展现出扎实的理论功底,分享了优良的教学方法。由衷感谢各位专家带来的精彩汇报和各位骨干教师的支持,欢迎各位专家学者今后能够共同研讨党的创新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

(图/文:贾智锐、刘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