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召开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会议
  发布时间:2022-11-05   浏览次数:11

112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部署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工作。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晋刚出席会议,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党委委员、组织员、党支部书记和党员师生代表参加会议。

晋刚副校长在会上作了讲话。他指出,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是党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百年大党牢记初心使命、推进复兴伟业、引领时代发展的政治宣言,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科学行动指南,是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并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即“高质量发展”之后的突出位置,极具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他强调,我们要深刻认识和领会教育发展的历史机遇和主要挑战,深入理解“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重要论断,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高质量推动办学发展。一是要抓住根本,坚定正确政治方向;二是要抓住重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三是要抓住改革,激发办学活力动力。最后,他希望学院党委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组织、周密安排,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要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院党委书记李良成主持会议并作了领学。他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意义、全面准确学习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党章(修正案)》三方面带领与会人员学习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以及《中国共产党党章(修正案)》。

会议指出,党的二十大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全面回顾总结了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等重大问题,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了全面部署。报告首次单独成章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进行统筹部署,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的关心重视一以贯之,对新时代新征程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的强调与期待。

会议强调,学院党委要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集中力量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一要制定学习宣传贯彻实施方案,各党支部和全体师生要迅速行动起来,通过举办专题报告会、学术研讨会、交流分享会等形式开展学习活动,原原本本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章,认真领悟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二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组织开展集体备课,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三要发挥学科优势,组织优秀师生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宣讲活动,为切实增强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作出贡献;四要开展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研究和阐释,努力产出有思想引领,能够指导实践的理论成果。

与会师生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作了发言,交流学习体会。大家纷纷表示,要持续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深学细悟、融会贯通、入脑入心,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到日常的教学科研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要深入理解“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重要论断,牢牢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六要”思政课教师,不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努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附师生代表发言: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李良成: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五部分阐述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和人才三者放在一起单列成章,放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之后,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根本战略思想。凸显了教育、科技和人才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的极端重要性和战略支撑作用,同时也反映了新时代新征程对科技、教育、人才的更强需求和更大期待。这一战略安排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教育发展战略,以及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理念的新突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需要世界一流的高质量教育作为支撑,培养源源不断的创新人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我们要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心、用情、用爱更好地担负起新时代新征程铸魂育人使命,将大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解丽霞: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提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五大重要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明确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障、坚定方向、宗旨目的、优势效能与精神动力,宣示了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纲领。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国启: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在育人目标上突出政治性与人民性,在育人过程上突出科学性与价值性,在育人实践上注重生动性与引导性,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晓丽: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者,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给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把青年成长的原理悟通写透,推动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要上好思政课,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引领青年成长成才的方向;要善用大思政课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感召新时代青年,坚定青年“四个自信”,培养听党话、跟党走的新时代好青年。引导青年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开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这是我们党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发出的新号召。三个务必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工作作风和鲜明品格。我们要牢记和践行三个务必,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一名思政教育工作者,我将引领同学们深学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精髓要义,打牢理论基础,提高思想觉悟,立志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社欣: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一要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二要善于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三要敢于提出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深刻认识“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解决的问题会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要从战略上和战术上、从思想上和工作上要做好充分准备。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吴国林: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中国已进入振兴乡村的阶段。中国的小镇有不同的类型,一部分小镇具有相对发达的工业,有更强的城市功能,其未来是走产业发展和绿色发展。一部分小镇则处在纯农业地区,主要服务于农业,这样的小镇有集市和少部分商业,如果这种小镇有特色产业的发展机会,也可能形成产业聚集,并形成中心镇。否则,这些小镇会逐渐消失,当小镇的老人逐渐离去,剩下的年青人、中年人会向中心城镇或城市集中。乡村振兴,要因地制宜做出安排,统筹政府、市场和个人三方面力量加快解决乡村的养老问题。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周云:党的二十大报告不仅突出了民族复兴的主题,而且清晰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的世界情怀,对于人类命运的关切。报告一开始,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体现了更高的站位,更为博大的胸怀,更为崇高的责任。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昝玉林:作为一名一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把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相关精神、内容和要求等融入教学之中,以生动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涵,更好地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李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名老师,深感职业荣光使命重大,需要我们在学思践悟上下功夫,及时跟进学,用最新的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并把新思想新理念新表述融入到教学中,讲深、讲透、讲活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哲理与道理,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付豪: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外交工作作为党领导下的重要事业,自然要一以贯之这一原则,在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过程中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其中,敢于斗争强调外交领域的实践斗争,善于斗争突出了外交领域的理论斗争,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我们应该努力发扬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理论自觉,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钻研,不断创新创造,为我国当代外交事业的理论斗争添砖加瓦、献言献策。

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谭洁萍:作为青年党员,我们要始终坚定不移地拥护党的领导,牢记党的宗旨,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作为即将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学生,我的脑海里回荡着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里说的,“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应该选择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工作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郑惜静:新时代青年生逢盛世,使命在肩!我们有幸见证党的百年伟业中的伟大成就,同时也需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不忘来时路,才能更加坚定前行路。不忘来时路需要我们回望走过的路,自觉学习党史,认清历史方位,汲取前行的智慧与力量;坚定前行路则要求我们不负韶华、敢于斗争、勇于创新,以青春之我续写百年荣光!“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时代的接力棒正交接到了当代青年人的手中,让我们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团结奋斗。

  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韦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作为新时代青年,站在建党百年的历史节点上,我们应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在红色光辉下勇做国家发展进步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于踔厉奋发中争当创造未来的奔跑者和追梦人。在党的领导下,以更强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负党对青年的殷切厚望,成为堪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图/文 吴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