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刚

发布者:陈佩发布时间:2017-09-28浏览次数:4080

张振刚,男,汉族,广东南海人,19637月生,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习经历

1980年进入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工学院)学习,分别于1984年、1990年和2002年获华南理工大学塑料机械专业工学学士学位、轻工机械专业工学硕士学位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博士学位。

1999-2000年公派赴英国谢菲尔德大学University of Sheffield)和赫尔大学University of Hull)留学,获赫尔大学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社会职务

兼任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软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广东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广州市新型城市化发展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东省第四届、第五届学位委员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国际知识与系统科学协会(ISKSS)会员、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评审专家、《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国科技论坛》、《科技进步与对策》编委等职。

教学与科研

张振刚教授具有高等教育学、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与制造、材料加工工程、机电磁一体化技术等多学科的知识背景。主要研究领域:系统决策、技术创新、发展战略、企业管理、高教管理。

在人才培养方面,给博士、硕士和本科生开设多门课程,共培养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160余人。

在公共政策类研究领域,2005年,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发文正式聘请,负责主笔撰写《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纲要(2006-2020)》;主持承担并完成首届广东省重大决策咨询研究课题社会公开招标项目加快广东高等教育发展的对策研究2003年)以及第二届广东省重大决策咨询研究课题社会公开招标项目加快广东工业服务业的研究2004年);

在区域规划领域,主持完成了广州市重点软科学研究课题广州国际生物岛科技发展规划研究(2003年)等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项目。

在企业管理领域,主持完成《广东省航盛建设集团发展战略》,《广州医药集团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美的集团技术创新路线图和技术创新战略规划》等一批企业管理项目。

在发展战略理论研究领域,作为首席专家,主持承担2011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城市社会来临与智慧城市设计及发展战略研究》。

在科学技术研究领域,作为第三完成人承担并完成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聚合物电磁动态混炼挤出设备研制聚合物电磁动态注塑成型设备研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聚合物电磁动态塑化挤出方法和设备研究等。

5获得奖励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20021月获得广东省南粤优秀研究生一等奖。

在人才培养方面,获得华南理工大学第七届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排名)。

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获得:

1、第六届中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成果普及奖(第一排名)

2、教育部十七大以来全国高校党建研究成果一等奖(第一排名)

3、广东省2010-2011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一排名)

4、广州市2010-2011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一排名)

5、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

在科学技术领域,获得:

1、广东省1995年科技进步特等奖(第三排名)

21995年广东省高教厅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三排名)

发表论文

中文论文

第一作者

[1] 张振刚,陈志明等.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提升的影响研究[J].科研管理,2014,01:131-138.

[2] 张振刚,余传鹏.科技型小微企业应用性学习与成长绩效[J].管理学报,2014,02:238-243.

[3] 张振刚,陈志明,余传鹏,.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发展———基于小榄专业镇的案例分析[J].技术经济,2014,01:24-32+103.

[4] 张振刚,陈志明,周国基,严波.创新型企业创新管理模式研究——基于广州市企业创新现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12:25-30.

[5] 张振刚,余传鹏.创新平台——企业研究开发院[J]. 广东科技,2013,21:36-40.

[6] 张振刚,陈志明.企业创新路线图——一种新型创新管理工具[J]. 广东科技,2013,21:41-45.

[7] 张振刚,余传鹏,林春培.技术路线图研究回顾与展望[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05:154-160.

[8] 张振刚,李云健,陈志明.科技服务业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基于珠三角地区的实证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 2013 (12):45-51.

[9] 张振刚.论促进大学生事业发展之三要素[J]. 高校辅导员,2013,02:3-7.

[10] 张振刚,撒云添.基于系统论的企业创新路线图研究——以广东某企业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5:83-87.

[11] 张振刚,郑少贤.技术能力与产业链整合能力的相互关系研究——以金发科技为例[J]. 中国科技论坛,2013,09:64-69.

[12] 张振刚,徐洋洋,余传鹏.家长式领导研究述评与展望[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3,13:22-30.

[13] 张振刚.关于《甲子华章》创作的思考——在华南理工大学60周年校庆宣传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摘要)[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139-145.

[14] 张振刚,余传鹏,林春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组织情感承诺为中介变量[J]. 经济管理,2012,03:76-84.

[15] 张振刚,林春培,陈志明,余传鹏.创新型企业研究开发院的组建与发展研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06:32-35.

[16] 张振刚,胡琪玲.外资研发与本地高技术企业创新能力间的关系——基于技术溢出的视角[J]. 技术经济,2012,08:26-32.

[17] 张振刚,郑少贤.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以广东省为例[J]. 技术经济,2012,09:1-6.

[18] 张振刚,余传鹏,林春培.技术路线图研究回顾与展望[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05:1-7.

[19] 张振刚,陈志明.经济增长的要素投入效应及其区域差异研究[J]. 统计与决策,2011,06:124-127.

[20] 张振刚.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的方法论思考[J]. 中国高等教育,2011,Z1:41-43.

[21] 张振刚,刘源,张茂龙.基于多属性决策方法的新增博士点遴选研究[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02:25-28.

[22] 美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分类目录的系统研究

[23] 张振刚,刘源.高校教师资源流动的系统动力学研究[J]. 高教探索,2011,03:133-139.

[24] 张振刚,许颖.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结构问题[J]. 现代教育管理,2011,06:97-100.

[25] 张振刚,许颖,张茂龙.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区域分布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11,06:48-51.

[26] 张振刚,林春培,薛捷.区域创新系统(RIS)内的知识转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9:36-39.

[27] 张振刚,田帅.情绪劳动理论架构及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应用——以广州某上市医药企业为例[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04:46-49.

[28] 张振刚,陈志明,林春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模式研究——以广东农业专业镇为例[J]. 农业经济问题,2011,09:35-42.

[29] 张振刚,刘源,赵振新.美国宏观因素对研究生教育各层次规模影响作用研究——基于协整方法的实证研究[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05:85-90.

[30] 张振刚,刘源,余传鹏.我国区域教育经费投入对各区域高等教育规模的影响[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05:72-77.

[31] 张振刚,田帅.城市运行视角下的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系统的构建——以第16届广州亚运会亚运场馆赛后利用为例[J]. 广东社会科学,2011,05:71-77.

[32] 张振刚,许颖.我国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规模的影响因素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11,20:132-135.

[33] 张振刚,黄琳.我国基本医疗保障的城乡差距及均等化研究[J]. 改革与战略,2011,11:176-179.

[34] 张振刚,林春培,陈志明,余传鹏.技术路线图概念的拓展与延伸——基于企业创新视角的创新路线图分析[J].技术经济,2011,12:1-5.

[35] 张振刚.论大学教师的职业境界[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70-73+96.

[36] 张振刚,林春培,黄育坤.基于知识转移的自主创新:机理与案例分析[J]. 中国科技论坛,2010,05:13-18.

[37] 张振刚,田帅.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面板数据协整理论的实证研究[J]. 改革与战略,2010,05:130-133.

[38] 张振刚,杨春.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动因研究[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05:67-72.

[39] 张振刚,陈志明.广州市装备制造业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0,18:39-43.

[40] 张振刚,田帅,陈志明.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互动机制研究——基于珠三角地区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2010,05:89-93.

[41] 张振刚,张建功.中美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结构比较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06:124-129.

[42] 张振刚,刘源,张茂龙.美国研究生规模与宏观影响因素的协整关系研究[J]. 高教探索,2010,06:64-69.

[43] 张振刚,宋家顺.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综合评价分析——传播与文化类公司数据[J]. 财会通讯,2010,24:15-17.

[44] 张振刚,赖聪聪.广东省高等教育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的互动关系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9,05:27-29.

[45] 张振刚,林春培,金文钧.基于研究生教育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学位授权点区域布局研究[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02:16-18.

[46] 张振刚.关于研究生培养机制建设和发展的思考[J]. 中国高等教育,2008,10:28-30.

[47] 张振刚,向敛锐.美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分类目录的系统研究[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04:70-77.

[48] 张振刚,伍文浩.广东省重点企业集团研发投入强度偏低的动因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8,01:47-49.

[49] 张振刚,景诗龙.我国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平台模式比较研究——基于政府作用的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07:79-82.

[50] 张振刚,吕君杰.创新机制理论的演变与启示[J]. 科学管理研究,2008,05:5-8.

[51] 张振刚.美国高等教育认可和认证系统研究[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07:62-69.

[52] 张振刚.开展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对策研究[J]. 中国高等教育,2007,18:41-43.

[53] 张振刚,景诗龙.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系统研究——以西樵纺织产业集群为例[J]. 商业研究,2007,09:93-97.

[54] 张振刚,肖田野.论无形服务的有形展示[J]. 商业研究,2006,09:208-212.

[55] 张振刚,黄丹.论硅谷自组织的开放性[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05:69-71.

[56] 张振刚.构建创新型大学集群,促进创新型广东建设[J]. 广东科技,2005,10:81-83.

[57] 张振刚,薛捷.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现状及潜在问题分析[J]. 中国科技论坛,2004,02:54-58.

[58] 张振刚,薛捷.中国生物医药科技园区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2004,02:15-18.

[59] 张振刚,薛捷.企业知识创新的障碍分析与对策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04:81-84.

[60] 张振刚.论知识创新战略的基本模式、本质过程及其概念框架[J]. 科学管理研究,2003,03:1-4.

[61] 张振刚,李林.研究型大学学科布局的对称性及其构建研究[J]. 科研管理,2003,05:65-70.

[62] 张振刚.广东高等教育竞争优势的系统研究[J]. 学术研究,2003,05:103-106.

[63] 张振刚.研究型大学学科均衡形态研究[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06:7-11.

[64] 张振刚.论知识的经纪人[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02:31-33.

[65] 张振刚,陈蕾.知识型企业吸收能力的识别和发展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05:18-20.

[66] 张振刚,杨建梅,司聚民.中美高等教育机构分类、布局和规模的比较研究[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01:83-91.

[67] 张振刚,杨建梅.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法透视[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02:73-76.

[68] 张振刚.中国研究型大学分类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04:26-30.

[69] 张振刚,李若英.中国研究生院(大学)学科综合度历史和现状的定量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09:52-54.

[70] 张振刚.论知识创新的动力源——基于组织外部、内部和核心层次的分析框架[J]. 科学学研究,2002,06:649-653.

[71] 张振刚.论创新教育的实施[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Z1:10-13.

[72] 张振刚,李雪梅.从英美大学看创新教育和文化[J]. 高教探索,2001,04:44-46.

[73] 张振刚.理工学科与人文社会学科结合的典范[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04:75-77.

[74] 张振刚.异向旋转相切型(CRT)双螺杆挤出机组在废旧塑料回收再生中的应用[J]. 中国塑料,1995,04:68-73.

[75] 张振刚,瞿金平.混炼用单螺杆设计的几个问题[J]. 塑料,1995,03:18-23.

[76] 张振刚,彭玉成.注射成型保压冷却过程的控制及对策[J]. 中国塑料,1994,04:63-70.

第二作者

[1] 黄兆丽,张振刚,曾伟杰.研究生焦虑与社会支持、自我效能的相关性[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02:297-299.

[2] 徐浩,张振刚,余传鹏.基于软系统方法论的小微企业成长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4,01:108-110.

[3] 林春培,张振刚.过程视角下企业吸收能力组成与结构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4,02:25-34.

[4] 徐浩,张振刚,余传鹏.基于软系统方法论的小微企业成长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4,01:108-110.

[5] 薛捷,张振刚.基于知识内容的区域产业集群知识网络研究——以东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为例[J]. 图书情报工作,2012,20:110-117.

[6] 林春培,张振刚,薛捷.破坏性创新的概念、类型、内在动力及事前识别[J]. 中国科技论坛,2012,02:35-41.

[7] 薛捷,张振刚.基于知识基础、创新网络与交互式学习的区域创新研究综述[J]. 中国科技论坛,2011,01:104-111.

[8] 薛捷,张振刚.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的破坏性创新研究——以长城汽车为例[J]. 科学学研究,2011,01:154-160.

[9] 吴耀华,张振刚.基于志愿服务活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以广州亚运会志愿者为例[J]. 思想教育研究,2011,09:100-103.

[10] 林春培,张振刚.既有知识资产对企业持续性创新与破坏性创新的影响[J]. 技术经济,2011,10:16-21.

[11] 朱永东,张振刚,张茂龙.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现状调查及分析——基于珠三角地区3所不同类型高校的问卷调查[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1:36-40.

[12] 益瑞涵,张振刚.美、英、日三国经济发达阶段服务业发展及其动因定量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0,08:154-157.

[13] 益瑞涵,张振刚.生产者服务业两种界定及计量方法比较分析[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4:44-48.

[14] 朱永东,张振刚,田帅.区域经济因素和人口因素对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张的影响——对广东省的实证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04:100-104.

[15] 周红玲,张振刚.中国大学基金会组织机构设置探析[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96-99.

[16] 薛捷,张振刚.基于市场侵入模式的持续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2010,09:28-33.

[17] 徐浩,张振刚,赖聪聪,丁卓.开源软件生产的网络化创新系统研究[J].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03:900-903.

[18] 林春培,张振刚,田帅.基于企业技术能力和技术创新模式相互匹配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J]. 中国科技论坛,2009,09:47-51.

[19] 朱永东,张振刚.美国ABET工程教育专业质量认证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09,12:54-56.

[20] 陈丽佳,张振刚.基于因子分析的广东农业科技竞争力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8,06:96-99.

[21] 张建功,张振刚.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学位结构及启示[J]. 高等教育研究,2008,07:104-109.

[22] 周红玲,张振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校友文化探析[J]. 科技创业月刊,2008,11:124-125.

[23] 赵留威,张振刚.珠三角吸引跨国公司投资设立R&D机构的区位优势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07,04:42-44.

[24] 卢振家,张振刚.广东省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后公共投入水平和效益分析[J]. 现代教育论丛,2007,10:29-33.

[25] 薛捷,张振刚.科技园区的创新链、价值链及创新支持体系建设[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12:58-61.

[26] 张百尚,张振刚.浅谈科研机构激励机制设计的原则[J]. 广东科技,2006,11:22-23.

[27] 张百尚,张振刚.构建科研机构激励性薪酬体系的探讨[J]. 广东科技,2006,12:38-39.

[28] 薛捷,张振刚.国外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经验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12:87-92.

[29] 薛捷,张振刚.基于“官产学研”合作的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2006,12:109-112.

[30] 李雪梅,张振刚.中英两国高校计算机课程辅助教学研究[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6:102-104.

[31] 李雪梅,张振刚.建筑学中若干问题的哲学思考[J]. 广西高教研究,2001,02:35-38.

英文论文

第一作者

[1] Zhen-gang Z, Chun-pei L, Yu-kun H, et al. The Mechanism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Based on Knowledge Transfer[C]//Management and Service Science, 2009. MASS'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EEE, 2009: 1-5.

[2] Zhengang Z, Yuan L, Jiashun S.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teacher resources acquisition in colleges using system dynamics[C]//Intelligent Systems and Knowledge Engineering (ISKE),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EEE, 2010: 576-579.

[3] Zhang Zhen_gang, Li Xue_mei, Li Lin. Knowledge Innovation Strategy [J]. Journal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2, 30(1): 63-69.

[4] Zhang ZhengangXueJie.The Research for the Processes, Main Obstacle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Enterprise Knowledge Innovation.200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05(7):1680-1685.

第二作者

[1] Dissanayake R, Zhengang Z, Weerasiri S. Determinants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 (EMSs) of manufacturing small and medium scale enterprises (SMEs) in Sri Lanka[J]. Perspectives of Innovations, Economics and Business, PIEB, 2012, 10(1): 51-58.

[2] Weerasiri S, Zhengang Z. Attitudes and Awareness towards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its Impact o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ractices (EMPs) of SMEs in Sri Lanka[J]. Journal of Social & Development Sciences, 2012, 3(1): 16-23.

[3] Weerasiri S, Zhengang Z. 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 of Small and Medium Scale Enterprises (SMEs) in Sri Lanka: A Review[J]. IFRSA Business Review (IBR) New Delhi--India, 2012, 2(1): 9-14.

[4] Zhuo D, Zhengang Z, Yimin D, et al. An Analysis of the Network Properties of Beijing Underground Transport System[C]//Management and Service Science (MASS),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EEE, 2011: 1-4.

[5] Weerasiri S, Zhengang Z. Motivation of Small and Medum Scale Enterprises (SMEs) in Implementing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 (EMSs):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Sri Lanka[J]. Gyan Management An international Biannual refereed Journal of Mgt, 2011, 5(2): 2-14.

[6] Weerasiri S, Zhengang Z. Attitudes, Awareness and EnvironmentalManagement Practice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MEs) in Sri Lanka[C]. 2nd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Business andInformation (ICBI), 2011.

[7] Jie X, Zhengang Z.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nowledge Management Infrastructure, Knowledge Sharing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Performance[C]//Management and Service Science (MASS),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EEE, 2010: 1-4.

[8] Weerasiri S, Zhengang Z. Implementation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 (EMSs) in Small and Medium Scale Enterprises (SM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Sri Lanka[C]. 4t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Management Next, 2010, 19-20.

[9] Yongdong Z, Zhengang Z. Study on the 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 Criteria of Engineering Programs in the USA[C]//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CISE), 2009 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EEE, 2009: 3466-3469.

[10] Hao X, Zhengang Z, Chunpei L, et al. The Study on Innovation Mechanism of Open Source Software Community[C]//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ing and Mobile Computing, 2008. WiCOM'08.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EEE, 2008: 1-5.

[11] XueJieZhang Zhengang. The knowledge base, framework and interaction in regional innovation networka case study of the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cluster of Shilong. The Seventh Wuh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Business.2008.6.

[12] XueJieZhang Zhengang.The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Actuality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for Biomedical High-tech Parks in China. The Sixth Wuh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Business 2007.5.

[13] Xue J, Zhang Z. The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strategies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to promote the knowledge transfer in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C]//Services Computing, 2006. APSCC'06. IEEE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IEEE, 2006: 138-145.

[14] XueJieZhang Zhengang.The Research on the Generic Technology Innovation Platform Based on the Cooperation of Government ,Enterprises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es.The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Management 2006(8):185.

[15] Shen Xiao _ping, Sun Dong_chuan, Zhang Zhen_gang. Research on the Complexity of MMES in Chemical Process Industry[J]. Journal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2, 30(1): 38-43.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数据库全文收录

[1] 张振刚,林春培,陈志明,余传鹏.创新型企业研究开发院的组建与发展研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06:32-35.

[2] 林春培,张振刚.既有知识资产对企业持续性创新与破坏性创新的影响[J]. 技术经济,2011,10:16-21.

[3] 薛捷,张振刚.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的破坏性创新研究——以长城汽车为例[J]. 科学学研究,2011,01:154-160.

[4] 薛捷,张振刚.基于市场侵入模式的持续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2010,09:28-33.

[5] 张振刚,刘源,赵振新.美国宏观因素对研究生教育各层次规模影响作用研究——基于协整方法的实证研究[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1 (5): 85-90.

[6] 张振刚,向敛锐.美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分类目录的系统研究[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04:70-77.

[7] 张振刚.研究型大学学科均衡形态研究[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06:7-11.

[8] 张振刚,余传鹏,林春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组织情感承诺为中介变量[J]. 经济管理,2012,03:76-84.

研究报告

[1] 张振刚,等.加快发展广州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对策研究[R].广东: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出版,2010.

[2] 张振刚,等.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纲要(2006-2020)[R].北京: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2005.

[3] 张振刚,等.2004年广东省区域创新能力研究报告[R].广东:广东省地图出版社,2005.

[4] 张振刚,等.加快发展广东工业服务业的研究[R].广东: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出版,2005.

[5] 加快广东高等教育发展的对策研究[R].广东: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出版,2004.

报纸杂志

[1] 张振刚.法制推进转型,释放改革红利[N].南方日报,2013-08-30(A3).

[2] 张振刚.为迎接亚运会凝心聚力为创造新生活献计献策[N].广州日报,2010-07-14(A1).

[3] 张振刚.培养创新创造创业型国际化人才[N].南方日报,2010-12-05(A7).

[4] 张振刚.以“组织型学习”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N].广州日报,2009-11-24(B4).

[5] 张振刚.大学教师的三个境界[N].光明日报,2008-12-03(11).

[6] 张振刚.研究型大学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N].中国教育报,2005-04-15(4).

出版著作

[1] 张振刚,等.大学生学习与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 张振刚,余传鹏.创新平台——企业研究开发院的构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3] 张振刚,陈志明.创新管理——企业创新路线图[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4] 张振刚,等.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5] 张振刚,等.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工作创先争优标杆工程:杰出辅导员、班主任[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6] 张振刚,等.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工作创先争优标杆工程:卓越创新创业团队[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7] 张振刚,等.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工作创先争优标杆工程:三好学生标兵[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8] 张振刚,等.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工作创先争优标杆工程:特色学生社团[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9] 张振刚,等.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工作创先争优标杆工程:感动华园大学生年度人物[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10] 张振刚,等.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工作创先争优标杆工程:学生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标兵[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11] 张振刚,等.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工作创先争优标杆工程:大学班级标杆管理[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12] 张振刚,等.在路上: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生就业故事[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13] 张振刚,等.在路上: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生创业故事[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14] 张振刚,等.木棉花开:华南理工大学校园文化品牌活动[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15] 张振刚,等.西部放歌: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纪实[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16] 张振刚,等.创新型企业创新路线图制定的理论与实践[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17] 张振刚,等.问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18] 张振刚,等.中国研究型大学知识创新的战略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