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危险化学品的概念
近代化学有力推动了科学和社会的发展,也美化了人们的生活,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在科学实验、生产过程甚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化学物质日益增多。据美国化学文摘登录,目前全世界已有的化学品高达700多万种,其中已作为商品上市的有10万种,经常使用的有7万多种,现在全世界每年新出现化学品有1000多种,我国常用的有2万多种,其中许多属于危险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爆炸、燃烧、助燃、毒害、腐蚀、环境危害等性质且对接触的人员、设施、环境可能造成伤害或者损害的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毒害、腐蚀、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物处置等过程中,如果使用不当或疏于管理,当受到摩擦、震动、撞击、接触火源、日光暴嗮、受热、遇水受潮、或受到性质相抵触的其他物质时,容易引发燃烧、爆炸、中毒、灼伤等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亏损、环境污染。
2.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对于化学品的分类,国际上普遍采用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专家委员会建议书中提出的分类方法。根据该方法我国制定了三个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 6944—2005)、《危险货物品名表》(GB 12268—2005)和《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13690—2009),将化学品按危险性分为9大类、21个小项,具体分类见表1.
表1 危险化学品分类
危险品大类名称 | 编号 | 主要类型 |
第一类:爆炸品 | 1.1 | 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
1.2 | 有迸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 |
1.3 | 有燃烧危险并有局部爆炸危险或局部迸射危险或这两种危险都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 |
1.4 | 不呈现重大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 |
1.5 | 有整体爆炸危险的非常不敏感物质 | |
1.6 | 无整体爆炸的极端不敏感物品 | |
第二类:气体
| 2.1 | 易燃气体 |
2.2 | 非易燃无毒气体,包括窒息性气体、氧化性气体 | |
2.3 | 毒性气体 | |
第三类:易燃液体 | 3.1 | 易燃液体:闭口闪点>61℃ |
3.2 | 液态退敏爆炸品 | |
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 4.1 | 易燃固体:燃点低、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发热、燃烧 |
4.2 | 自燃物质:燃点低,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发热、燃烧 | |
4.3 | 遇湿易燃物质:遇水或受潮后剧烈反应、发热、燃烧 | |
第五类:氧化性物质与有机过氧物质 | 5.1 | 氧化性物质:处于高氧化态,具较强的氧化性,易分解而放出氧和热 |
5.2 | 有机过氧化物:含—O—O—基团的有机物 | |
第六类:毒性物质与感染性 | 6.1 | 毒性物质 |
6.2 | 感染性物质 | |
第七类:放射性物质 | 7 | 放射性比活度>7.4X10^4贝克/千克 |
第八类:腐蚀性物质 | 8 | 酸性腐蚀品、碱性腐蚀品、其他腐蚀品 |
第九类: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 | 9 | 具有其他分类未包括的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危害环境物质、高温物质、经过基因修改的微生物或组织 |
注:本表引自《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 6944—2005)
3. 危险化学品的利弊两重性
危险化学品的易燃易爆性、有毒性都具有利弊两重性。化学品一方面容易造成火灾、爆炸等事故而对人类造成危害,另一方面又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非常有益,如炸药在开矿、铁道等工程中的应用,石油液化气作为家庭燃料等。化学品会使人类中毒而产生伤害;而另一方面,许多化学品的毒性对人类是有益的,如药物能治病,农药可以杀虫、杀菌等。
化学品广泛应用与生产、生活中,许多有用的产品都是由化学品生产出来的。可以说“没有化学品,就没有文明的人类社会”。科学和社会发展离不开新材料和化学研究,所以不能说化学品有危险就不要进行研究了,关键是如何重视安全,做好防范工作。虽然许多化学品对人类构成了中毒、火灾、爆炸等潜在危害,但只要正确地了解与掌握化学品的特性,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加强安全教育与防护,从根本上预防、根治潜在的危险,就一定能使化学品的危害大大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