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学需要新教材--编写老年大学书法教材的一点体会- 吴一新
发布时间: 2017-01-10 浏览次数: 553

 

 从1983年山东省创建全国第一所老年大学以来,老年大学走过33年独具特色的办学道路,已成为国民教育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所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特别是成人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老年大学的发展,需要有新的教材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生活观念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迫切希望充实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自身知识素养,融入社会,跟上时代步伐,他们首选的途径和形式便是学习。这使老年大学有了源源不绝的生源,为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因为老年大学办学的开放性,引发了社会的普遍关注。许多没有进入老年而又有闲暇时间的社会人,不满足于过富裕而无聊的日子。他们把寻求知识乐趣、以艺术修身养性当作一种时尚,也把目光瞄准在老年大学的学习上。从近一两年新入学的情况看,学员大有年轻化的倾向。可以说,现在的老年大学,已不仅仅是离退休老人的乐园,而是继续教育的一个载体。许多国企下岗、内退人员、家庭妇女、专职太太、私营业主、自由职业者也纷纷走进老年大学。他们大多生活安逸、清闲,有充足的时间、精力,选择自己喜好的专业参加学习,或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陶冶情操;或有所追求,体现新的人生价值;或打发时光,有所寄托;还有的纯粹是为了找乐子、解闷、交友、甚至有的为示范儿女……总之,他们抱着不同的学习目标,为了一个共同的兴趣爱好,走到了一起,成为同班同学。但是,他们毕竟来自社会不同阶层,同班同学之间差异悬殊比过去更加突出:不仅社会背景、生活阅历、文化层次不同,年龄悬殊也非常大。就我所教学的班级来说,年长者80多岁,年轻者才20多岁。学员结构的多样性,给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挑战。

首先表现在教材上,教材是体现老年大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是提高教育水平、教育质量的基本条件。老年大学教材的问题越来越成为规范办学的重要环节。

从目前的教材使用上来看,难易深浅比较笼统,教材的内容、标准、要求没有规范统一。而自编的讲义,也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各自为政,各行其道。有的说明表述不够准确,实用性不够强。有的在贴近学员、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上显得内容过时。有的系统性不够,教学使用不能连贯,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为老年大学编写新教材提出新要求。

二、编写新教材需要具备一些基本条件

编写新教材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具备一些基本条件。第一、得到有关方面的支持,能保证教师有时间静下来考虑、梳理教学经验。第二、能创造条件开展必要的教研活动。第三、教师平时要有意识地进行一些探索性教学。联系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现在还没有完全具备编写条件。

——老年学校的办学资质、师资、教材,目前尚未建立一个明确的规定、标准和要求。对教材问题无统一的说法,教材用不用,用什么样的教材,各自为政,各行其道,以致老年教材建设落后于老年教育的自身发展。

——长期以来,任课老师基本上是聘请已退休的老教师或校外流动教师。他们一般在好几处老年学校或其他学校任课,很少有时间能静下心来考虑教材建设问题。加之绝大多数任课教师在老年学校里没有办公室、办公桌,赶来就上课,下课拎包就走,各自单打一,难以开展教研活动,对教材、讲义也难以进行研讨和改进。

——门户流派各异,难以推行统编教材。由于各任课老师都各承师门,各有流派,特别是艺术类,这种学术观点上的门户之见、流派之争是经常的。他们有的对教材编写有顾虑,说“编成教材,印刷出版,给人评头论足,何苦呢?我都退休了,又不要评职级职称。”另外,还有出了书,专利问题、版权问题等说不清的麻烦事。因此,不少教师安于现状,宁愿用讲义、做板书,也不想编写正规的专用教材。

——缺少人财物支持,教材建设难以启动。教材建设是一项细致、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应的人财物支持,需要有权威机构(部门)组织长期从事老年教育、有丰富教育经验、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有相当文字写作能力、且具有高度责任心、事业心的教师,集中一段时间,在无干扰的环境里,一起研讨、整理资料、撰写、审改直至印刷、出版、发行。这一切均需要有一定的前期投入,不是靠几位任课老师自身的积极性就能承担完成的。

三、编写老年书法教材的一点体会

这些年,我在老年大学的书法教学中,对教材问题也产生一些想法:一是老年大学选用现有教材总感到有些不如人意。二是靠个人编写起来总觉得身单力薄。三是联合几个人集体编写有些思想难以统一。四是这件事迟早总会被提到议事日程,所以平时也会做些探索性工作。

今年广东省老年大学协会非常重视教材建设,牵头组织老年大学9本基础教材的统编工作,给全省老年大学教材建设带来极大地鼓舞。因为华工老年大学也参加其中三个教材(旅游英语、古筝、书法)的起草编写,我在参加书法教材的编写实践中,便有了一点点粗浅的体会。

体会之一,要树立定向原则

就是确定我们编写的教材的基本走向。包括确定教材的性质——定性。找准教材的位置——定位,规定教材的容量——定量。具体包括为谁而编、深度如何、需要多少学时等等。

更重要的在于,要结合教学和教材编写的理论与实践,来研究和把握当前不同教学类型、不同教材类型、不同教学对象、不同等级和系列的教材各自所具有的性质和特点,进而考虑如何实现我们所编教材的性质。如何落实我们所编教材的位置,如何安排我们所编教材的容量和规模等等。

我们在加强书法教材的针对性方面,加强了如下工作:

——加强不同教学对象之间的对比研究。对比才能发现异同,才能找出重点和难点,才能有的放矢。

——加强学员的目标需求和心理需求分析。需要进一步细化、明确化,这样针对性措施才可能找准。

——加强教材编写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理论研究滞后是教材编写质量不高的一个根本原因。

——要牢牢把握书法教学的性质、特点、教学和教材编写规律。这是实现教材针对性的根本性前提。

体会之二,坚持目标原则

即根据对教学对象的需求分析,如学员的文化背景、学习目的、学习时间、现有基础、将来运用的方式——预期达到的水平——初级或中高级等等。参照教学大纲和课程大纲等规定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以及教学环境和学时学制等多种因素,来研究和制订教材的预期目标,并对学完本教材所应达到的书法能力的具体表现,或文化知识的具体范围做出尽可能详细的表述。把目标要求作为教材编写的一项基本原则提出来,是因为教材目标是教材设计和编写的灵魂和指南,是教材设计和编写的出发点和归宿。

如果没有目标,自然也就不会有“如何提高”和“如何培养”之类的问题,便会想怎么编就怎么编,编到哪儿就算到哪儿,其质量当然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明确教材编写的具体目标,并精心策划实现目标的各种途径和措施,应是我们教材设计和编写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要求。

体会之三,应该考虑特色问题

要求教材设计和编写从理论到实践、从体例编创到各环节的组织和安排,都要考虑我们所编教材与以往同类教材的不同之处,并且这些不同点应该是一种符合我们的书法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的创新点。我们编写教材,总要考虑它跟以往教材的联系与区别,也就是继承和发展的问题。要考虑这些“特色”究竟是不是特色,符合不符合书法教学和学习规律,适合不适合教学对象的特点和需求,是否有利于教学和教材目标的实现,这些都是需要认真加以研究和论证的。可以说,特色和创新是我们编写教材的生命和价值所在。当然,真正的特色和新意必须要有新的理论和观念来支撑,更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体会之四,要考虑文化内涵

要求教材设计和编写过程中要增强书法文化教学的意识,要处理好书法文化和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毫无疑问,书法教学首先是培养学习者的书写能力,所以书法教学首先是教书写,而不是教文化。书法课程和教材首先是书法课和书法教材,而不是文化课和文化教材。但是,书法和文化密不可分。书法承载和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容,因此要强化书法教学中民族文化教学的观念并采取具体的措施。

体会之五,牢记实用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教材设计和编写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教材的实际应用价值,学习内容的取向、书体的选择、练习的内容和方式,等等,都要有利于教材总体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满足学员当前学习和生活的实际需要,有利于满足学员未来对书法使用的目的和方式的需要,教材的实用性要求有以下几层意思

——要求所编写教材要让学习者感到“学了有用”。无论是“当前急用”还是“未来使用”。

——要求所编写或所选择的教材要有较强的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也就是说,实用性强的教材应该让教师感到便于进行技能训练,让学员每学一课在书写技能上都有很直接、很具体、很实在的收获。

——不仅要求内容的编写,还要求在内容的安排、练习题的选择,等等,都要有具体的目标和实际效用。

——内容编排要遵循由易到难、急用先学、注重书法学习的内在联系和难易度区分等基本规则,同时,教材的练习内容丰富又有吸引力、题型新颖且富于挑战性,这样才可能保证教材“好教”、“好学”。

体会之六,要考虑时代特点

要求教材在设计和编写过程中,所依据的教学理论、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所拟订的编排体例、以及教材目标的设定、知识的解说、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利用,等等,都应体现学科研究和教材编写研究的新成果,体现时代发展的水平和需要。也就是说,在教材编写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都应该体现出知识、观念和教学手段的更新,能够反映学科发展的新成果和教材编写的新水平。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时代发展变化的需要。这也许是一种理想化的要求,但无论如何要朝着这方面努力,尽可能地吸收并体现学科理论研究、教材编写研究的新成果,这样才可能编写出有时代特点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教材来。

编写教材需要考虑的问题还很多,比如学员的认知问题、立体化教学问题,等等。但最基本的、感受最深的是“以人为本的原则。化繁为简的理论,举一反三的方法。学以致用的效果。”现在列出来交流的这些想法和体会,都还是进行过程中的,主要是请教于领导和同行,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和指正。

 

(作者:华南理工大学老年大学书法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