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家认为,人的一生都要接受教育,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最后阶段。其中,老年数码钢琴教育,是极热门的专业,“琴老”们的学琴热情,多年以来有増无减。我从事老年钢琴教学十多年,琴传桃李,乐在其中。分析总结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把老年数码钢琴教学分为“点”、“线”、“面”三种教学法。
一、教学中的“面”。这种教学是目前最普遍的,面向三十多人的集体课教学形式。
数码钢琴的集体课教学改变了“一对一”的长期单一授课模式,由传统技术传承教学变为更加富于多元化的教学实践探索。而授课对象年龄段可以从五十多岁到八十多岁的跨越,他们无论从生理、心理特点上及接受能力、学习目的等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因此,授课内容和难度要顾全大局,以“面”为主,不能精确到个人。教学目的是要让大部分学员都能听懂、理解和接受才是成功的,假如几十人的大课,只有少数学员跟上进度的话,就算是失败的。教学方法上,是键盘演奏技术与音乐基本理论相互渗透、平衡;精弹与泛弹共济互动。这跟语言教学中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是相一致的。因此,设计教学计划时,应注意难易结合,合理安排好精弹与泛弹的曲目,选择范围要广泛,使同一个班不同年龄层、不同起点的学员,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曲目,力所能及地完成弹奏作业。在教学要求上,要把握好“松”与“紧”的尺度。个别回课以学员自愿为原则,不硬性要求,创造宽松愉快的、无压力的教学环境。回课评价对稍老年的学员要“松”,以鼓励为主,降低要求,只求“快乐学琴”,学多少算多少;对稍中年的或有基础的学员则要“紧”,给予更高要求,明确指出提升演奏技术的方向和方法。同一个班级,两套标准,用复式教学法解决集体课中有人觉得“吃不饱”、有人觉得“吃不消”的矛盾。使整个“面”的学员都能接受我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安排。
二、教学中的“线”。“线”是一种小组课教学形式,二十人以内的小班教学。
比如广州市老干大学十六人的小组课形式。这时,上课人数少了,学员间水平均衡了,授课可以更有针对性,更细致到位,对作品的分析、处理要更明确,不能太笼统,授课重点和要点要照顾到每个人的每首曲目。个别回课时,不再是自愿的,而是要求每位学员都能参与,针对每位学员不同的情况设计教学计划,因人制宜,因需制宜,并增加合奏、重奏、联弹、音乐欣赏等多样化课堂形式,培养学员的默契配合能力和欣赏能力,学会审美地倾听音乐,感悟音乐,充分地想象音乐,进而达到提高综合音乐素养,能正确把握作品音乐风格的目的。同时,选择相应的手指训练曲目,突破作品的重点、难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不解决技术技巧问题,不掌握正确弹奏方法,演奏的力度和速度就不会有一个飞跃式的进展,所以演奏技巧的提高在小组课中必须加强,加深,以便为将来升上尖子班,往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线”的教学,对每位学员的要求和标准是一致的,不再有“松”与“紧”的区别,从大课的无压力教学原则向有适当压力的教学转型。
三:教学中的“点”。
“点”是一对一的精品教学,比如“舞台艺术表演班”的教学形式,这是针对比赛或上台表演学员的尖子班教学,更多注重一对一的个别指导。这种教学细腻、细致,指导内容精确到作品的每一个音、每一拍、每一个小节,每一个乐句,甚至每一根手指的触键方法、音色的处理、音乐的时代背景、风格、作品的结构等等都要讲得十分透彻到位,精雕细琢,让选手“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力求通过指导,使学员在演奏上能有质的飞跃!胸有成竹、充满自信地走上比赛、表演的舞台。能进入表演班的学员,都是具有一定演奏水平的尖子生,施教中可以适当给予压力,尤其练琴时间上和质量上要严格要求,要求大家精益求精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方法上“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相结合。有教无类是指,面对来自不同班级,不同老师指导出来的学生,在教学态度上要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学员并不都是我一直教开的学员,他们来自不同的班级,不同的任课老师,每位老师都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和特点,指导时应本着厚德载物,为人师表、以德为重的指导思想,不能因为是自己的学生就特别用心,而其他老师的学生就应付了事;也不能否定原指导老师的教学要求,只能增加我的教学建议,供学员参考。因材施教是指根据每位学员的个性、气质、手指条件而安排曲目。传统钢琴教学采取一对一的课堂教学方式,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最好的教学条件。在“点”的教学中可以仿效。所以,虽是同一个班级,但根据每位学员不同的手指条件,性格特点,接受能力等方面因素,可以因人而异地布置教学内容,比如性格敏感、内敛腼腆的学员,可以布置抒情的、速度稍慢的作品;性格热情、开朗活泼的学员,则可以布置辉煌的、速度轻快的作品;手掌大,宽厚而有力的学员可以布置八度、和弦较多的作品,以发挥他的优势;手掌较小而窄的学员则应避免八度、大跨度的作品,扬长避短,布置触键轻巧灵敏的作品等等。因此,“点”的教学中,每位学员的弹奏作业都有可能不一样,以达到精品教学,培养尖子生参加演出的目的。施教过程中,教师还需重视示范演奏的环节。因为钢琴教学是声音的艺术,强调的是实践性,不能纸上谈兵,不能理性化、学术化,老师的现场示范演奏将为学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什么是力量的转移?什么是帖键弹奏的慢速触键?什么是手指的快速跑动?什么是手腕带动?怎么样才是音乐有层次?等等,有时再多的言语讲解,再详细的意境描述,也不及一次教师的现场示范演奏,能令学员豁然开朗,心领神会,马上领悟!比如我组织钢琴结业班学员举办的“以琴会友、银龄圆梦”音乐会及指导学员参加“凯撒堡杯”广州地区老年钢琴大赛,这类活动给学员们提供了很好的交流观摩的舞台实践平台,台上花甲白发的老人们,拙手生花,弹奏出一曲曲优美动听的旋律,台下观众热情高涨,报以热烈的掌声,演出让大家互相学习、增进友谊,锻炼了上台的心理素质,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演奏技术的目的,深受学员们欢迎。
总之,由于老年人学钢琴的起点、学习目的与目标都是多元性的,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应与时俱进,随之设计多元性的教学计划和方法,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起点教学对象的兴趣、爱好和需求,达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宗旨。看着一届又一届的老年学员们,从当初的零起点入门,到十年如一日地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再到自信地走上舞台,参加比赛、表演、开音乐会,作为老师,我深为感动!被大家对音乐的执着追求、学习的毅力,学习的热情所感动、折服!愿他们的音乐之旅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彩,越来越辉煌!
2015年6月27日
(作者:华南理工大学老年大学数码钢琴课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