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河同心,邂逅美丽——水利学生开展“寻美家乡河”暑期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 2019-08-28

前言: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精神,提升大学生关爱保护“家乡河”的意识,持续推进形成全社会参与河流保护的强大合力,中国水利教育协会与中国水利社报拟联合开展“寻美家乡河”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由我校土木与交通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组成的“寻找最美家乡河”小分队在今年暑假期间,从海珠区一直延伸寻其东江北支流源头,途经猎德涌,海珠湖湿地公园,华阳湖湿地公园,增城区东江北支流沿线支流,最后还参观了东濠涌博物馆,力求了解了东江北支流的历史文化、人文情怀以及经济发展。

实习第一天,我们将猎德涌作为我们的出发点,通过当地人深入浅出的讲解,我们了解到了这里的历史、人文和现在的经济发展。这里原来河水清澈、民风淳朴,可随着经济的发展,没有很强的环保意识的开发,导致河涌质量越来越差,最后不得已渐渐迁走,因此这里几乎没有原住居民。好在河流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河水曝气处理,每天都有下河清理树叶垃圾的环卫工人,还会在4月份河水落潮的时候截闸清理河底。我们继续猎德涌的步伐向东江北支流前进,来到海珠湖湿地公园。同学们深入公园中,通过和里面正在工作的工程师交流了解到了公园的组成与规划建设。公园主要包括海珠湖、湿地一期和湿地二期,是珠三角河涌湿地、城市内湖湿地与半自然果林镶嵌交混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其中,海珠湖最能体现经济的发展,将水利工程与湿地生态结合。海珠湖兼具调洪蓄涝、污水治理和生态环境营造等功能,是海珠区首个与水利工程结合的大型生态项目。其不仅与周边6条河涌构成“一湖六脉、六涌环湖”的水网格局,还与广州塔、花城广场、中信广场呈一直线,是广州新中轴上的生态焦点。

 

同学们在猎德涌合影留念

在华阳湖湿地公园,同学们了解到了当地的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华阳湖按“截污、清淤、活源、治堤、修复”的思路开展湿地水污染治理、受损湿地恢复和湿地文化重塑,是三角湿地生态保护体系和绿色生态水网建设的典范。园内的腾龙阁和亲水平台等体现着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淳朴风情。在村党支部的指引下,华阳村也从全镇开发最迟的一条村,逐渐变得繁华。现在在公园旁边的创客坊则见证着经济发展,灯光闪烁,人声鼎沸,还有音乐喷泉的展现。

 

同学们与园林工程师进行交流

在增城区,当地的河长先细心地讲解了这些河涌整体的治理过程,然后同学们实地考察参观了当地的治理成果,还和河长交流治理的方法,了解实施的可能性,还参观了当地的净水实验基地,工作人员随后讲解了河流净化的过程和成果。最后,通过无人机的拍摄,同学们更直观地了解了整体河流的状况。

 

同学们在听取工作人员关于治水设施的讲解

在东濠涌,同学们参观了其博物馆及河涌的治理成果。东濠涌从曾经的一度变成黑臭水体到现在重新变得清澈,经历了水质上的改变。现在的东濠涌已经重新恢复了生机,很多老人小孩都在那里休息生活,即便还有一些生态设计上的小问题,同学们仍然对东濠涌变得更好充满了信心。

这次暑期实践使同学们对东江北支流及附近的生态治理、历史经历、经济发展与人文情怀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与体会,对水生态的治理有了更多的想法,视野变得更加开阔,真正做到了“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我们永远朝着知行合一而努力

(图文/水利工程系  编辑/巫剑伶)

成员对此次活动的感受:

这次活动,让我们有了感受大自然的机会;我们这次活动主要调查是东江北支流的一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通过这次调查,加深了我对河流的理解,一条河不仅养育着两岸的人民,也是文化的传承。我们调研的地方有猎德涌、水电局、海珠湿地以及东濠涌博物馆等,从不同角度了解了河流发人文文化和经济发展。总的来说,这次活动让我领悟到了关于水体治理的一些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河流所传承的文化底蕴。——18级吕天顺

在参加寻美家乡河的活动的期间,我们收获颇丰。首先从总体上来看,大部分活动都是我们自己策划执行的,团队的密切合作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在猎德,我们见识了一例成功的,涉及到人员搬迁、形象重塑、河涌管理的河涌整治工程;在海珠区的两个景点里,我们看到了水文景观利用的可能性;而在华阳湖,我们则意识到了景观利用也有优劣之分;在从化,我们亲身体会到了,一线治理人员的辛苦与困境。即使市中心有成功的治水案例,但治水之事态依然十分严峻。我们感受到了水利工程这项专业的博大精深,我会更加努力学习理论知识,积累实践经验,为能做出更大贡献而努力。——17级许峻宁

古往今来,人们向来是傍水而居。正因如此,一条河流也随着一处地方渐渐演变,饱含着自己的历史文化与“成长过程”。人们的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河流环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不好,人们的生活环境也会大受影响。

    活动中也吸取了一些教训,首先去一个地方调研考察,最好有人可以交流指导,有当地人做向导也更能锦上添花。其次是一些需要提前准备的事情,比如无人机的报备,以及疾病的防范等。有时计划赶不上变化,就需要大家共同思考解决方案。

大家是一个团队,相互扶持,相互帮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感谢队友,也感谢老师。——17级徐梓舒

我们的初衷是寻找最美家乡河,但却在行程中有意外的收获。猎德涌最先让我们感受到人民和政府治理河涌,回归绿水青山的决心;海珠湖又让我们看到了水利工程也能有秀美雅致的一面;华阳湖上灯火错落点缀,这些都在我们寻找最美家乡河的旅途中成为值得纪念的标志,还有最难忘的,那些流经过生活,承载着压力的待治理河涌,他们还保留着不堪欣赏的沉寂,等待着重现最初的清明。寻找最美,也是创造最美的过程,美好入眼,不美好亦然,我们寻找最美丽的家乡河,也期待着能为恢复更多绿水青山而努力。——17级孙皓炜
    从7月18日到31日,时间跨度接近半个月的寻河活动,从广州到东莞,团队经历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走过了大大小小的河涌,看过了不同水质的河道以及其周围的经济与人文环境之后,我感触颇深。无论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应该以生态的发展作为前提。如果没有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基础,其他的发展会有比较大的阻力;同样,如果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其他的发展也没有太大的意义。其次,生态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有些地方会出现河流治理了重新出现轻微污染的状况,这说明生态的治理永远不可能一步到位,还要有持续的监控和管理。此外,有些生态治理过于注重“面子工程”,也是不可取的,像有个地方仅仅以几个指标就像大众公示地方的水质为四类水,未免有些掩人耳目之嫌。总之,此次的实地考察活动让我们走出课堂,更多地了解了社会上实际的东西,令人难忘。——17级杜佳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