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体情况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师德师风的创建活动中,学院始终明确应当走在最前列。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工作机制,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施师德师风建设责任制。我们利用各种会议、学习的机会,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不断完善自我,增设师德师风反映渠道、建立师风师德建设工作小组议事规则,开展师风师德问题排查工作。创设有效载体,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
二、分项任务落实情况
1. 深化思想引领,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
根据学校关于《华南理工大学教师集中学习实施办法(试行)》的有关精神,学院高度重视,积极落实推进教师集中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并形成了2024年全年的开展教师集中学习情况台账表,学院利用全院大会、组织生活、支部学习、工会活动、基层教学组织活动的机会,通过专题讨论、专题报告、观看视频、调研考察等方式,对党的创新理论、法规制度、师德师风、历史国情、教学技能等多个方面组织了43场集中学习,效果显著,提升了学院教师培养培训质量。让学院教师懂得什么样的教师是适应时代要求的合格教师,时刻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自我,使教师能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风学识上以身作则。
2.强化规则立德,开展警示教育活动
2024年9月,为庆祝我国第40个教师节的到来,学院举行以“弘扬教育家精神,涵养大国良师”为主题的师德师风主题党日暨教师节庆祝活动。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强师德、铸师魂,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旨在涵养培育大国良师,以师兴教。会上,王林格同志首先领学《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论述摘编》内容,重点传达习总书记在二十届三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近期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重要内容,引导全体教师守住教书育人的初心,厚植爱国情怀,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争做大国良师。康德飞同志传达学校安全会议精神和师德师风工作要求,以警示案例为戒,引导全体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躬耕教坛育桃李,强国有我担使命。
师德师风主题党日暨教师节庆祝活动
教师节“亮灯”
3.全面自查自纠,畅通监督举报渠道
结合学院实际,建立了学院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小组议事规则并在线上公开了师德师风问题反映渠道,面向院内全体师生广泛征集线索,全面排查师德师风突出问题,并对照十项准则和负面清单,重点排查教师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发表不当言论、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等近期群众反映热烈、影响恶劣的师德违规行为。经查,2024年全年师德师风问题“零报送”。
4.弘扬教育家精神,树立先进典型
学院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充分挖掘在教书育人、关心关爱学生、传帮带等方面的优秀典型。在学院公众号推出《敬匠心|前沿软物质学院文韬:庖丁解牛,讲好一门课》的推文;向党委教师工作部供稿《言为士则 乐教爱生-教育家精神引领下的教师队伍建设》,深入总结了在教育家精神引领下的教师队伍建设经验。
三、工作成效
严格按照学校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校院两级联动,遵循教师发展规律,逐步完善院内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成效良好,未出现违反师德师风有关规定的任何问题。
培养了一支年轻化国际化、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4人,其中教授28名、副教授6名,其中有海外经历教师比例达94%。全院教师积极努力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三全育人氛围浓郁。
形成了一种奋发进取、传帮带的文化氛围。为进一步发挥老带新的传帮带作用,完善青年教师成长机制和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学院创新了青年教师导师制,由院长亲自担任导师,通过对青年教师实施“一对一”的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完成角色转化,全面融入岗位工作。同时,从学院层面引导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传承优良的大学精神文化,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提升作为华工人的责任感和认同感。夯实教师思想工作,通过师德师风主题会和教学研讨会的培训,加强“知行合一”的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党员与非党员教师结对联系机制,以党建引领服务和支持人才发展。学院教师团队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广东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广东省工人先锋号等荣誉和称号;学院教工党支部获批广东省委教育工委第四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同年获得学校推荐申报全国第四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四、下一步工作
把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全面深化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完善组织领导,落实一岗双责,落实教师主体地位,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政策保障、制度规范相统一,建立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机制。打造师德师风品牌活动。精心策划并开展一系列具有本院特色的“一院一品”师德师风品牌活动,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师德师风文化,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