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教师热议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的回信

2022.09.15


      9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回信。在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优师计划”师范生寄予殷切期望,鼓励大家毕业后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华南理工大学教师认真学习回信精神并展开热议。

  学校党委书记章煕春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切实彰显了总书记对教师看待之重、期望之高、关爱之深。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大学,归根到底要靠我们的老师。在喜迎党的二十大和学校组建70周年暨建校105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全面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落实“筑梦铸魂”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厚植“好老师”“大先生”涌现的土壤,全力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学校校长张立群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既是关怀又是嘱托,也为学校全面深化教师队伍改革、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指明了方向。教师的质量决定了教育的质量,时代给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将强化引领,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推进新时代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坚持“四个面向”,落实立德树人,加强有组织科研,加大对青年教师支持,引导广大教师深刻认识和牢记“国之大者”,建功立业新时代。

  “总书记的回信让我回想起在师范院校求学的日子,走上讲台三十几年,我始终记得当年立志做一名好老师的梦想。”数学学院教授、国家教学名师朱长江表示,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教师应当坚守教学的初心,坚守育人的本分,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到每一次课堂之中、每一个学生身上,以成为“四有”好老师为目标,在教育事业中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外国语学院教授、大学英语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负责人韩金龙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是对全国教育工作者的谆谆教导,也是对广大人民教师的激励。华南理工大学大学英语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在学校和学院党委领导下,坚持做“四有”好老师,高度重视立德树人,积极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把“育人”和“育才”统一起来,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为党和国家培养能够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优秀人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牛泉表示,学习了习总书记给北京师范大学师范生的回信精神之后,“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八个大字时刻在心中回荡。中华民族的复兴在于一代一代新生力量的贡献,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大先生”精神是我们民族百年传承的传道授业、培养下一代人才的精神。作为刚回国的青年教师,自己不仅感恩党和人民给予的教书育人、为国家科技攻坚战培养人才的机会,更要坚定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矢志不渝、淡泊名利、为党和民族的科技事业奉献终身的精神,严谨治学、砥砺钻研,为下一代国家科技力量培养、为我国科技攻坚战全面胜利奋斗终生。

  未来技术学院教授蒋怀光表示,作为广州国际校区新引进的青年教师,应当牢记总书记的教诲,扎根祖国大地,承担起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利用好国际校区的高端平台,积极发挥教师的教育指导作用和自身的学术专长,做到科教协同、学术与思政并重,传承红色基因,为培育下一代爱党报国、全面发展的青年人才队伍作出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专职思政课教师牛俐智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勉励我们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这一指示为教师职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老师,要将教学与学术并重,练就教书育人的过硬本领,努力做到“有理讲理,以理服人”,坚持做到“修身正己,以德服人”,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党领导人民奋斗的伟大精神、文明新形态的崇高理念播种在当代大学生的心里。

  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辅导员韦怡表示,2014910日,习总书记到访北京师范大学并提出“四有好老师”重要论述,今年,习总书记又回信勉励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带来对教师的殷切关怀与深切问候。时隔8年,光阴变化,但不变的是立德树人的初心与使命,更是总书记对教书育人、培根铸魂的高度重视。自己始终将总书记重要论述作为精神指引与行为示范,一步步成长为一名辅导员老师。展望未来,将立足辅导员工作实践,积极践行“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的华工校训,以做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为目标,守正创新、锤炼本领,深入学生、围绕学生、关爱学生,守好教师魂、行稳华园路。

  “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我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全体教师的贴心关怀,备受鼓舞。”物理与光电学院本科生辅导员王艺翔表示,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正确引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作为辅导员,就要走到学生工作的最前线,练就过硬本领,和学生共同成长与进步,不负青春,不负韶华,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供稿/党委教师工作部 编辑/卢庆雷)


来源:华工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