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显大爱:品牌党支部党员党建育人二三事

2022.09.19

——2020年广东省第十一届师德主题征文 高校组一等奖作品


新闻与传播学院  付佳

第一话·仁爱关怀是学生在迷茫中的明灯

新春过后,万物复苏,但病毒似乎不为这春日的阳光所动,依然在城市和乡村的空气中肆虐。新传学子们散落在全国各地自家的书房里、卧室里、客厅里......没有人知道,在这个封闭的房子里,面对一块十几英寸的屏幕,要如何学习、如何和老师沟通。

小新和所有同学一样,看着电脑中新下载的、自己从未使用过的腾讯课堂、腾讯会议、QQ群课堂、QQ视频会议、钉钉等等一系列五花八门的软件,刷新着课程群里新发的通知:“公共关系学课程使用腾讯课堂、创意与视觉传达用腾讯会议、广告心理学用群课堂.......课前要签到......检查麦克风......”没有人知道,如果网络不好会不会听不到课程,签到会不会失败,自己的声音其他同学听不听得到,这个学期的小组合作能不能进行......

老师们也一样,作为网络移民的老师们,一步一步按照指导下载一个又一个不同的课程软件,每天几次登录测试,测试网络情况、麦克风声音、学习如何分享屏幕、如何通过鼠标进行板书、如何让学生看到自己、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参与课堂、学习怎么点名、怎么提问、怎么才能让学生可以在系统中和老师对话.......疫情改变了老师们十几年乃至几十年以来一直坚守的授课方式,通过电脑屏幕,老师们没办法看到学生的表情,甚至也不知道屏幕的那头到底坐着谁。

数不清的疑惑和困难萦绕在每一个老师、学生的心头,所有人都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特殊的授课方式。原本面对全新事物时,一切都需要实验和检验,但偏偏疫情没有给师生们留下实验的时间,课程马上就要正式开始了。

当所有人如同无头苍蝇,在压抑中茫然失措时,一封来自品牌传播系教工党支部党员教师戴世富老师的情书与迷茫的学子不期而遇。“停课不停学,隔屏不隔心。选择以最直接的‘面对面’的沟通方式,表达对大家的尊重。待疫情远去,再会华园,再见你青春的脸。”戴老师真诚的话语,给在疫情肆虐的压抑时期彷徨无措的学子们带来了一丝慰藉和光明。

关怀,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危机中的关怀,更是教师对学生的大爱。在疫情的危难中,教师充满关切的文字是对学生而言最温暖的慰藉。戴老师给学生的一封情书,传递的是品牌党支部党员教师们对疫情中不免会有彷徨和无措的学生的安抚,它像是一盏明灯,为迷茫中的人照亮一方土地,尽管路尚不明,但戴老师给华工新传学子带来的微光,让学子们知道,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品牌传播党支部的教师们永远和他们站在一起,永远引领着大家向前迈进。这盏灯让大家看到了彼此,让大家可以在灯光下共同前行。

疫情中,戴老师的一封情书传递了品牌党支部党员教师“发真心、讲真话;以我心换你心,大家心心相印”的教学理念。这就是新传教师最真实的践行育人使命的写照。


第二话·扎实学识是引领学生科研梦想的风帆

这是传仔第一次正式接触社会科学,激动、期待的心情实在难以压抑。距离上课还有半小时,她就打开了电脑,开始等待这一门有趣的课程。

 “喂,能听见吗?“

付佳老师清澈而温柔的声音从电脑那头传来,她的脸上洋溢着兴奋的微笑。

第一节课,付佳老师对社会科学的重要性、研究过程做了简单地描述。通过这些基本概念,她渐渐感到社会科学研究所包含的严谨、认真、勤奋、诚实和科学的精神,这些不仅是支撑一门学科发展的基石,还是作为大学生、作为研究者、作为人的基本原则。

在之后几周的课程里,付老师讲到了毛泽东同志的著作《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一系列经典文献。她听得津津有味,早在之前,她就大致阅读过这些书籍,但却没有从进行调查研究的角度进行科学思考。付佳老师从研究对象的找寻、假设检验、设计数据收集方法等数据调查的基本方法说起,谈到我们国家在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和发展实践中的实践案例。她突然感到作为一名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中国的建设新时期,大学生应该如何结合课堂所学的社会科学知识,充分认识和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实践性呢?应该如何通过科学调研,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重要理念呢?

 “这真是一门理论和实践、价值与理念兼备的优质课程呀”,传仔在心里暗自想到。

真没想到,原先以为的枯燥理论和知识点,居然能够如此生动地被诠释,原来所有的理论转化成实践后,都离自己的生活这么近。

传仔第一次听见T检验、相关分析、单因素ANOVA分析、线性回归分析这一系列名词时,一种无奈和恐惧的感觉萦绕在她的心头——这些概念听起来就好难,我真的能学好吗?学了之后又应该怎么用呢?

但当这节课真的来临时,付佳老师却没有开篇就讲大段大段生硬、难啃的概念,而是先向同学们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的统计内容,并且以我国的国家组织、领土、人口统计、资源财富和国情国力等相关案例进行聚焦分析,讲得异常生动,几堂课下来,她不仅从中学到了数据统计和分析的相关知识,还对国家政策出台的数据依据、出台过程,我国政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都有了深刻的认识。

按照老师的要求,在最后的课程作业中,传仔和同班同学组成了一个调研小组,在当地疫情有所缓和的前提下,去到了中南村党群服务中心进行社会调研。她们带着理论知识,走进了现实世界,在各种交流和思想的碰撞中认识到了社会与国家发展的动力、依据和目标。

走出教室,走到社会,走向国家和未来,传仔是这样总结这门课的核心意义的。

第三话·扶贫责任和担当是学生学习践行中国梦的榜样

这山还是如此的青,这水还是如此的净。曲折的小道在山间延伸,偶尔有几位农妇背着茶篓在这小道上走过,;河边几个孩童挽着裤脚准备下河抓鱼,本该是上学的年纪,却在家中帮持家务;村口几位老人静静坐着,望向大山的另一边。这里是云县。这样一个灵秀的地方,不该是如此的落后贫困;这样一群友善的人们,不该承受这样的困窘艰辛。段淳林老师想让这里发生改变。

回到办公室,那些画面仍然萦绕在她的脑海,挥之不去。段老师明白,极度竞争时代下的品牌化生存,需要企业从目标升级、消费升级和品牌升级三方面着手,全面提升品牌竞争力。云县想要更好的发展,就要从树立品牌运营思维、加强品牌顶层设计、打造品牌产品力、进行整合品牌传播、进行品牌价值整合、品牌IP化运营六个方面来打造品牌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品牌的长效发展。全域旅游规划的宏观布局下,扶助云县特色产业和优秀企业的品牌发展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现实抓手。在段老师的牵头作用下,广东省新媒体与品牌传播创新应用重点实验室整合自身的研究力量、《淳林话品牌》的平台资源,联合云县策划推出“中国云茶”专题,对内激发云县特色行业、企业的品牌意识,对外形成云县特色品牌的专业化背书和高层次传播。每次的专题通过邀请云县代表性茶叶企业负责人与她进行对话,旨在扶助云县茶业企业实现品牌升级与精准传播,助力打造云县企业中的标杆工程,并以企业带动农户,帮助云县当地的茶农实现脱贫致富。此后,数不清的会议,打不完的电话,一摞摞的报告,一场又一场论坛.....段老师忙碌着,却也快乐着。她从不把“有道德、有信念、有理想、有情操”的口号挂在嘴边,而是以实际行动默默践行。

再次回到这里,段老师情不自禁地感叹:“变化可真大!”平直的柏油路上,农妇抱着年幼的孩子散步;远处的学校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村口几位老人坐着聊天,脸上的皱纹不时笑成花朵;制茶的工厂里,机器不停地运作。这里,是新的云县。

她对云县的帮扶工作还未停止。华南理工大学云县全域旅游规划项目正有序开展。《淳林话品牌》“中国云茶”专题也将陆续推出新的内容,并基于沟通和交流进一步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品牌研究和建设合作,持续深度参与对口扶贫云县工作。段老师提出,品牌传播系师生要以品牌为抓手,以教育扶贫为突破口,把扶贫工作与专业能力紧密结合,将为云县所打造《以智提质、聚财育才,品牌引领助力云县长振兴》项目,持续发扬光大,规划特色品牌节目“淳林话品牌·云县专题”常态化更新事项,成为云县特色品牌对外传播的窗口。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人,段淳林老师始终明白自己身上的使命与担当。脱贫攻坚的工作,是一个乡村、一群村民的未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要攻克的难关。在乡亲们的眼中,她看到了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与政策中,她看到了国家打赢脱贫攻坚这场战役的坚定决心。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她以实际行动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为脱贫攻坚这一伟大进程奉献自己的力量。

云县会走向富裕,脱贫战役会全面胜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