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 | 当匠心与艺术相遇:一场建筑美学的探索之旅

发布者:张楚琼

浏览次数:313

时间:2019-11-14

11月2日,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广州国际校区规划设计总负责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倪阳老师来到广州国际校区D3-a302教室,为校区2019级学生代表讲授SYS名师公开课第三讲,畅聊建筑的文化与美学,分享哈佛访学见闻,鼓励同学们在多元文化的兼容并包中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公开课由校区综合事务办公室主任助理赖朝安主持。

倪阳老师授课

“每逢盛夏的岭南,鸡蛋放在柏油路上都可以烤熟。而在广州国际校区却能感受久违的微风拂面,连廊上更有‘露天空调’的舒适。”倪阳老师从梳式布局、冷巷效应等方面为大家揭秘广州国际校区“貌美与实用兼得”的设计秘密,更与同学们分享了规划设计中的独特“小心思”:坡屋顶建筑每一片瓦当上的“华工”二字、“车走地下、人走路面”的人车分流模式、无人驾驶的校园巴士……一个绿色高雅、智慧交互、安全共享的国际化校区得以生动地呈现在大家眼前。

同学们认真聆听,欢声不断

作为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主持者之一,倪阳老师讲述了华工方案由被刷到获选、最终从全世界344个方案中脱颖而出的传奇故事。中华文明浩浩荡荡,如何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选取文化意象,凸显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展现国际理念与现代文化之美?这对设计团队提出了很大的考验。设计团队从剪纸、鼎、皇冠诸多意象中汲取斗拱、冠冕、铜鼎等重要传统文化元素,最终塑造出惊艳世界的“东方之冠”中国馆。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建设设计不是简单的文化意象的累加,一份好的设计作品,凝聚的是建筑设计团队的专注与用心。中国馆31根梁柱代表的是31个省市和自治区,而向前倾斜的倒梯形结,亦是现代建筑向力学的又一挑战。

建筑,是用结构来表达思想的科学性艺术,需要有潜心问道、兼容并包的坚守和广泛涉猎、丰富实践的坚持作为支撑。介绍作品的同时,倪阳老师还与同学们分享了他作为哈佛大学GSD访问学者时的所见所闻“Inside/Outside”。

不同的社会环境影响着人们的审美。在哈佛,随处可见的红墙灰瓦是当地人的最爱,扇形拱顶、绿地是剑桥引人注目的风景,“塔城”牛津又给人难以忘却的古香古色,这是独具特色的建筑风采。

而随时可以席地而坐的校园草坪、以在泰坦尼克号中遇难的校友姓名命名的图书馆、GSD跨年级跨专业室内共享大厅,通过倪阳老师的介绍,同学们不出国门也可以充分感受多元文化背景中的人文内涵。

倪阳老师与同学们互动交流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唯有广博才能精深。课堂的最后,倪阳老师鼓励同学们要在不同的文化感知中涵养文化、提升品味,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中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传承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中放飞青春梦想,展现青春力量。(信息来源/广州国际校区学生事务办公室、综合事务办公室)

合影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