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关于进一步加快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

发布时间:2019-11-01浏览次数:1200

一、构建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契机,联动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打造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南沙科学城、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含广州大学城)“三城一区”创新核。

二、支持国际一流创新平台建设。争取在琶洲建设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支持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等省实验室及在穗高校、科研机构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等国(境)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同组建联合研究中心、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国际合作实验室。

三、加强创新基础能力建设。联合共设粤港澳大湾区(粤穗)开放基金,市财政每年投入6000万元支持穗港澳联合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持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建设发展,鼓励穗港澳高校、科研院所(机构)互设相应机构,在穗设立的相应机构可享受我市相关优惠政策。(下转6版)(上接1版)四、支持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粤港澳高校创新创业联盟发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广州科学城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粤澳青创国际产业加速器等一批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基地被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可直接享受我市相关优惠政策。

五、面向港澳开放市科技计划(专项、基金)。允许港澳高校、科研机构牵头或独立申报市科技计划。除涉及国家安全、秘密和利益的,港澳项目承担单位获得的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归其所有,依合同约定使用管理,优先选择在我市产业化的可享受我市相关政策支持。

六、协同推进市财政科研资金跨境使用,允许项目资金直接拨付至港澳两地牵头或参与单位。

七、完善港澳人才保障机制。推进南沙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建设,深化外籍人才永久居留积分试点,建立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落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9〕31号)要求,按内地与香港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对在穗工作的境外(含港澳台)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给予补贴,该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八、加强科技人才住房保障。按照职住平衡、就近建设、定向供应的原则,鼓励各区以及用人单位等多主体供给,通过新增筹建、园区配建、城市更新等方式,在高校、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人才密集区建设人才住房。力争3年内面向全市新增3万套人才公寓和公共租赁住房,优先供给重点产业、重点企业中的人才使用。

九、提升服务科技企业能力。建立对口联系工作制度,对科技创新企业各成长阶段给予多角度、全方位的精准服务。加强与香港金融机构的合作,在我市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中挖掘一批符合条件的创新产业公司,组织赴港上市,推动创新企业与境外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接。

十、探索建立符合国际规则的创新产品政府首购制度。根据财政部有关政策,加大对首次投放国内市场、具有核心知识产权但暂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的重大创新产品的采购力度。

十一、放宽科技创新设施用地限制。通过“三旧”改造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省实验室、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在满足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前提下,依法适当放宽地块容积率限制,缩短规划审批时间,提高规划审批效率。

十二、简化科技创新用地相关手续。逐步简化“三旧”改造项目地块建设规划审批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