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安然教授赴香港参加第二十一届国际跨文化交际学会年会 |
发布时间: 2015-07-20 浏览次数: 600 |
与陈国明教授、孙有中教授合影 2015年7月14日至7月18日,第二十一届国际跨文化交际学会年会暨第十一届中国跨文化交际国际研讨会在香港理工大学举行。会议组织了6场主旨发言、75场分场会议,吸引力全球的三百多位学者参会。基地主任安然教授受邀出席会议,主持2场分场会议并作小组发言。魏先鹏、方艳芹、博士研究生何蓓婷随同参会,并作小组发言。 安然教授在发言中分析了美国媒体对芝加哥大学停办孔子学院事件的报道。她的研究显示评价性标题和大量对比性措辞体现出美国媒体对孔子学院强烈的指责性和浓厚的批判意识,报道采用单方面叙述角度,整个新闻话语缺乏客观性。安然教授说,孔子学院遇到的冲突和不理解十分正常,应以平和的心态看待。孔子学院总部也可借此调整下一步策略。孔子学院进入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不妨多一些结合当地特色,以寻求“相同”和“相似”来赢得对方的理解和认同。此外,魏先鹏、方艳芹和何蓓婷分别以“传播能力”、“公共外交”和“文化融合”为主题作了学术汇报。 国际跨文化交际学会(IAICS)主席、广东省人文社科国际合作创新平台“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传播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美国罗德岛大学陈国明教授以“中道”经权管理理论为题首先作主旨发言。他从本体论、目的论、认识论、方法论四个方面对“中道”理论进行了详细解释。2009年,陈国明教授与安然院长合作发展出了在中国阴阳哲学观和儒家文化基础上的跨文化领导力的中国模式。在此基础上,陈国明教授将“道德奉献(Moral Dedication)”这一新的维度添加到模式中,他认为“中道”管理包括“自我精进(self-cultivation)”、“脉络洞澈(context profundity)”、“互动机敏(action dexterity)”三个维度,而这三个维度与“道德奉献(Moral Dedication)”这一维度彼此相互影响。 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CAFIC)主席、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孙有中教授“从批判思考of跨文化能力”、“批判思考by跨文化能力”、“批判思考for跨文化能力”三个方面对跨文化能力和批判思考进行了阐释。他认为批判思维和跨文化能力对外语教育非常重要,两者之间彼此依赖、相互促进。如果没有跨文化能力,批判思维会恶化为民族中心主义,而一旦没有批判思维,跨文化能力则会恶化为外交关系,正确的做法是将跨文化教育与批判思维教育结合起来。 香港理工大学的Michael Harris Bond教授从“全球公民”(world citizen)的自我认同(self-identification)角度解释了跨文化沟通中多元文化研究的重要性。他基于第5次World Value Survey的调查数据,研究了自我认同是弱化还是强化个人作为一个全球公民,以及一个人对自己国家的自豪感是弱化还是强化了其作为一个全球公民。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他进一步研究了特定国家期望其儿童所具有的社会化目标(即儿童教育)对其作为全球公民是弱化还是强化的问题。他的研究显示社会化会强化全球公民的自我认同,这一结论对儿童教育的发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7月16日,会务主办方举行欢迎晚会,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学者踊跃登台,展示自己的文化,安然教授应邀在现场朗诵了自己的诗作《我的跨文化适应》。此次会议成为多元文化展示的舞台,正像安然教授诗中所描绘的“融东西南北中,汇通而成”。(图/文 魏先鹏、何蓓婷、方艳芹) |
中国 广州市 大学城 华南理工大学 B1楼 广东省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传播研究基地,邮编:510006
电话(Tel): +86(0)20 39381061 E-mail: gdpdic@scut.edu.cn
The Centre of Public Diplomacy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 B1-206,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University Town,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China 5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