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研究方法学生读后感.学生:林德成(泰国)
发布时间: 2015-10-27 浏览次数: 391

读完第一章之后本人对传播学基础理论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对传播学产生了更大的兴趣。有很多问题不断的在脑中涌现出来,并急于了解更多、找出答案。

    1. 在宗教范围内,有坚定宗教信仰的一些人以为自己能够和神仙进行沟通。在泰国普吉岛有一个很出名的节日:九皇斋节(吃斋节)。在此节日上有很多人说自己能够和神仙沟通,说自己是神仙的代表,来到世界上的目的是为了帮那些有罪的人赎罪。像这种沟通是否真的存在?如果存在是否也属于传播学范畴?有没有谁研究过?使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

2. 陈教授让我们从自己对传播学的了解,想出新的传播树模式。本人试着想出了一个模式;传播阶梯。

本人认为学习传播学就像走上阶梯一样,应该从最重要的第一步开始: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掌握好了(站稳了)第一步才能继续走上第二步、第三步,直到最后一步,也就是最难爬上去的一步:Intercultural/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3. 在阅读第一章内容的过程中,本人想到了身边的例子--读研究生前的工作单位:宋卡王子大学普吉分校。本人认为可以拿该大学的发展来比喻传播学的过程。十几年前,宋卡王子大学(普吉分校)只是一个未有名气的大学,只招泰国本地的学生,教师也只有泰国人。经过十几年来的发展,它已成为泰国一所相当出名的高校,跟国外的很多著名大学进行合作:双方高校互派学生及教师进行学习和教学。形成了一个小规模的跨文化社区Small International Community/Small Cross cultural Community, 总的来说就像从人际间走向文化间一样。因此本人认为传播学(特别是跨文化传播学)是一门很重要、很值得研究的学科。

    4. 本人认为若想了解传播学,首先要了解传播学的范围。本人认为在最() 开始的一段除了介绍传播学的来源,也应该说清楚:传播也包括了非语言的传播。因为很多人认为传播必须要通过语言或者多媒体来传达信息。实际上,本人认为哑巴沟通的过程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范围。本人曾经在昆明呆过一段时间,那里每周五下午,在一个湖边有很多哑巴聚在一起(像协会一样),进行沟通,是最安静的沟通,他们只用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来表达他们想说的话,本人对这些人一直很好奇,同时也很佩服他们。

    5. 当本人正在了解研究方法的过程中有想到一些专门卖研究成果的公司,这些研究资料也包括了研究论文和相关的作品。另外,这些公司还提供研究服务。本人想了解他们的工作流程,特别是那些在网上卖研究作品的公司,他们的作品质量好吗?是否可信?他们使用什么研究方法?他们怎么收集研究资料?本人希望能够有机会去这些公司进行调研。

    6. 本人因高中的时候学过科学,所以看完了研究方法的内容就想知道以前学过的知识是否能拿来应用到真正的研究上。本人学过的最基础的研究方法大概的就有如下的过程:

    a. 提出问题

    b. 提出假设

    c. 选出最合适的研究方法

    d. 确定必须控制的因素

    e. 预测后果

    f. 研究 - 记录

    g. 比较 - 分析

这种方法有没有像哪种研究方法呢?

    7. 好的研究者(传播研究者)应该是什么样的人?跟别的研究者有什么不一样吗?

    8. 以前本人以为传播就是第一方把想要传播的资料传给第二方,然后第二方一定要作出反应或者也把资料传给第一方(交换),“传播才算是完整的。不过,本人读完本章以后,里面的内容有提到传播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传播,也就是说不需要第二方作出任何交换。那么如果第二方拒绝、不感兴趣或者不想接受第一方传过来的信息呢?虽然,第一方的任务已经完毕,不过这种情况也算是传播吗?

    9. 本人比较喜欢陈教授写文章的方法;在他认为比较难一点的地方,每他把句子说完了,他会在后面使用另外一种简单的说法解释前面的内容。

    10. 本人比较赞同使用多重方法进行研究,因为虽然必须要花很多时间研究,不过研究作品的质量一定比单单使用某一个方法好很多。使用多重方法进行研究可以弥补某一个研究方法的不足,并能做出质量很好的研究作品。

    11. 本人认为理论的一个重要的功能(文章里没有提到)就是预防;有了好的理论就可以进行预测,有了准确的预测结果就可以预防或者避免不好的结果发生,不让不好的结果发生或者再发生。

    12. 以前本人以为理论是一个离本人相当远的东西,而且还是一个很难理解的东西。不过读完了第一章之后,此想法就改变了。陈教授采用的例子和解释理论意义的方法让本人感觉到事实,理论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且并不是很难理解的东西。理论随手可得,只是优劣不同罢了

    13. 在解释本体论的传播行为的本质时,在第三和第四题的例子本人希望最好使用跟传播学有关的例子来解释,以便能够更好的理解。


中国 广州市 大学城 华南理工大学 B1楼 广东省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传播研究基地,邮编:510006
电话(Tel): +86(0)20 39381061 E-mail: gdpdic@scut.edu.cn
The Centre of Public Diplomacy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 B1-206,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University Town,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China 5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