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之星 | 第13期---2024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风采展之三
发布人:郭斯茵 日期:2025-03-03 浏览量:10

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姓名:罗千慧

性别:女

民族:瑶族

年级:2021

班级:2021级生物技术班

政治面貌:共青团员

 

获奖经历:

2024年—2023年度校级“优秀共青团员”

2024年—2023-2024学年度国家奖学金

2023年—2023年校级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

2023年—2021-2022学年度校级三好学生

2023年—2022年度校级“优秀共青团员”

2023年—2023年度校级捐赠奖学金-澳门校友会奖学金

2023年—2022-2023学年度校级三好学生

2022年—华南理工大学2021级学生军训先进个人

2022年—2021年度校级“优秀共青团员”

2022年—2021-2022学年度国家奖学金

 

个人事迹:

我曾在大一就读于土木与交通学院的土木类专业,出于对生物方向的好奇和喜爱,我坚定地在大二上学期转专业至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就读生物科学类专业,并在专业分流之后修读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期间,我坚持以学习和掌握课内知识为首要任务,专注于夯实基础,在转专业后三个学期内补修欠下的所有课程,自专业分流之后一直保持专业第一的好成绩,曾获得国家奖学金、校级社会捐赠奖学金等奖励。

在思想政治方面,我在大一时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目前是一名发展对象。我积极地学习党课和团课知识,不断提升自我理论素质和道德修养,连续3年团员年度评议为优秀,多次获得校级优秀共青团员、校级三好学生称号。

在智育方面,我认真对待所有课程,积极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并且按时完成作业;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勤加思考,课后查找资料辅助学习,对老师课外提出的对学术的更高要求我也尽力尝试。在课内学习之外,我积极地参与科研实践,培养自己的科研思维,积累自己的实验技能。在过去的一学年,我作为成员参与本科生创新基金导师制项目两个并顺利结题,作为成员参与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两个并顺利结题,对参与的科研项目有着深入的理解。

我还积极地参加学生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争取做到全面发展,综合测评在班级名列前茅。

 

经验分享:

在学业成绩方面我的优势较为突出,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认为在学习方面的经验最关键在于时间规划和持之以恒,具体而言,我有三点经验分享:

第一,对于一门课程的学习和掌握需要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这些时间是需要在课程作业之外预留出来的。课后复习较好的方式是做思维导图,整理课程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其作用体现在做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在做完思维导图后我时常感觉到对这一节课的知识点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和体会,在考试前我也会把思维导图结合着教材课件一起复习。思维导图的方法也可以使用在科研项目的学习中。

第二, 在时间规划上,应该按照自己的学业规划来合理安排时间。例如我认为成绩是最重要的,因此其他事务应当让步于学习,因此分配了绝大部分时间在课程学习上,这也是我在学科竞赛和论文方面没有成果的主要原因之一。每个同学的学业规划和追求是不同的,因此在学习:科研:休息等时间分配的比例不一定相同,这并没有最佳答案,关键在于自己的时间规划是否能严格执行。

第三,我推荐专时专用方法,即把每天固定的时间安排给固定的事,这个安排不能被其他的事务干扰,例如每天7:50—8:50做课程预习、21:30—22:00背四六级单词等,长期以来,量变会引起质变,如果有急需完成的任务或有急需达成的目标,可以尝试这个方法。

  

榜样寄语:

无论结果如何,都要全力以赴,走好自己的路,不留遗憾。


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姓名:庞素研

性别:女

民族:汉族

年级:2022

班级:2022级生物工程班

职务:2022级生物工程班团支书

政治面貌:中共预备党员

 

获奖经历:

2024年—“心系生工-医保药业”奖学金

2024年—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优秀学生干部标兵

2024年—2023-2024学年度国家奖学金

2024年—第三届合成生物学创新赛银奖

2024年—2024年国际遗传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铜奖

2023年—CATTI杯全国翻译大赛初赛二等奖,复赛三等奖

2023年—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优秀学生干部标兵

2023年—2023年度班级优秀共青团员

2022年—2022年度班级优秀共青团员

 

个人事迹:

大一担任班级宣传委员、党工委宣传部委员,参加CATTI杯全国翻译大赛。大二担任班级宣传委员、党工委宣传部负责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大创、合成生物学比赛、iGEM等。

 

经验分享:

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实验技能也是我学习的关键。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我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这样可以加深我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可以激发我学习的动力。

 

榜样寄语: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姓名:彭佳雯

性别:女

民族:汉族

年级:2022

班级:2022级生物技术(强基计划)班

职务: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合唱团团长

政治面貌:共青团员

 

获奖经历:

【德育荣誉】

2024年—华南理工大学学生艺术团2023-2024学年优秀干部

2024年—广东省一星志愿者

2024年—华南理工大学2023-2024学年度军训先进个人

2024年—华南理工大学2024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

2023年—华南理工大学一等奖学金

2023年—华南理工大学学生艺术团2022-2023学年积极分子

2023年—华南理工大学2023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

 

【智育荣誉】

2024年—2024年国际遗传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银奖

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广东省分赛银奖

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华南理工大学校赛金奖

 

【文体荣誉】

2024年—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表演类集体节目甲组一等奖

2024年—第三届合成生物学创新赛金奖及最受欢迎奖

2023年—华南理工大学“华音初上”校园歌手大赛季军及最佳人气奖

2023年—第七届广东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表演类集体节目甲组一等奖

2023年—首届华南理工大学仁厚里音乐节最佳舞台奖

 

个人事迹:

在保持对学习的热爱、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参与科研实践训练,作为主要成员参加省级、国家级及国际级科研竞赛并获得奖项;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参演校内外重要演出活动十余场,并作为校级合唱团团长携手合唱团参加重大展演、省级及国家级比赛累计十余次,斩获大艺展国赛一等奖;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与志愿活动、贡献自己一份力量;力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经验分享:

      大学不只是学习知识,更是全面提升自己能力与素质的过程。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勤做笔记与整理提纲是对我来说十分有用的一个巩固学科基础知识的方法,这能够帮助我更快地熟悉各个知识点、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识网络。

同时,参加科研项目竞赛是我尝试从理论走向实践的第一步。实践出真知,经过理论知识学习、文献调研后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在掌握了必备的实验操作后进行实验方案的实践,这大概是对于科研小白接触科研实践的第一步。

人生是旷野中的一场旅行,我认为大学除了学业、科研之外,还有更多的风景,例如音乐、体育运动等,这些同样是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治愈人心的重要力量。

在自律的基础上,认真学习基础知识、投入科研的同时积极参与实践和活动,合理规划时间,定能在大学生活中看到更多更美的风景。

 

榜样寄语: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地址: 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B6办公楼
办公电话
  • 院       办: 020-39380611
  • 组织人事: 020-39380601
  • 科研、研究生教务: 020-39380602
  • 本科教务: 020-39380658
  • 学生工作: 020-39380699
版权所有©2022 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工作门户网: 粤ICP备05084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