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关爱儿童,守护有方
时间:2024-06-28 浏览量:20

你知道吗?儿童成长就像打游戏,每个阶段都有它的“心理关卡”(心理任务)。就像埃里克森这位心理学家说的,要是孩子们能顺利通过这些关卡,培养出相应的心理品质,他们就能变得更强大;如果过不去,就可能有点小小的心理困扰。

一、儿童要突破哪些心理关卡?

婴儿期(0-2岁)信任VS不信任

此阶段儿童对成人依赖性最大,父母需尽可能满足儿童的吃、喝、哄睡等需求,儿童则形成基本信任感这是健康人格的重要基础。

儿童早期(2-4岁)自主VS羞怯

儿童开始发展自我意识,“我要自己做”,从而发展出独立自主的能力。若限制过多则易使儿童对其能力产生怀疑,进而有羞耻感。

学前期(4-7岁)主动VS内疚

儿童开始用自己的想法来指导自我的行为,从而产生了主动感。父母要热情地鼓励和肯定儿童的活动,切不可嘲笑和贬损孩子。

学龄期(7-12岁)勤奋VS自卑

为了完成学业,儿童必须勤奋努力,但别忘了有时候他们也害怕失败。在学习上帮助儿童,协助做好计划,教他们正确看待学习成败。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感VS同一性混乱

此阶段的孩子在思考“我是谁,我喜欢什么,我未来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等问题,家长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适当示范和提出建议,给予温暖而开放的家庭环境。

二、心理健康的儿童都有哪些特点?

1.认知功能发展正常

认知能力包括语言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等方面在各个阶段能达到相应的发展水平,不落后于同龄儿童。对自我有合理认识。

2.情绪情感反应适切

平时多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能控制自己情绪,也能正确表达喜怒哀乐。主动自信,既不过度自卑也不过度自信。

3.行为与年龄相符

儿童的情绪控制、问题解决等行为符合其年龄特点,例如学龄期的儿童懂得自行如厕、遵守课堂纪律等。

4.人际关系发展良好

不惧怕与他人接触,在外时愿意分享,能融入群体当中。儿童无论是与家长、同龄小朋友都能够保持愉悦的、融洽的关系。

5.能适应新环境

在新的环境当中与陌生人相处不会感觉过分害怕,遇到困难也能够自我调整。

三、如何促进儿童心理健康?

1.家庭氛围:提倡和谐民主,拒绝专制放纵

在民主型的家庭中家长既关怀尊重孩子也设定规则和纪律;孩子在认知、情感、社会方面得到更好发展,表现更独立、自尊。

2.情绪情感:提倡稳定平和,拒绝喜怒无常

孩子分析能力不足,可能会将家长的负面情绪错误归因于自身,从而导致孩子性格自卑、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3.期望目标:提倡适当合理,拒绝盲目过高

高期望和高要求往往是他们的重要压力来源。力所能及的期望使孩子充满干劲,盲目过高的目标则使孩子畏惧不前。

4.教养方式:提倡正面教育,拒绝打骂贬损

想让孩子好的行为持续发生并形成习惯,更重要的是主动看见并表扬好的表现;相反,不断地批评和纠正错误的表现反而是一种错误的强化。

(广州市24小时心理热线:81899120,天河区精卫中心咨询电话:85108523)


文章来源:天河区精神卫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