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工作总结及2013年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 2013-05-06

 2012年,高教所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根据任期发展目标,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校本研究与服务、校史研究、队伍建设、高等教育研究、学科建设、刊物发展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圆满完成年度任务和五年任期目标。

第一部分:2012年主要工作及发展状况

一、围绕学校中心任务和改革发展,积极开展校本研究与服务

1. 根据学校需求,研究重要发展问题并撰写校本研究报告。2012年是学校建校60周年。高教所积极参与和配合开展校庆活动,根据学校需求,深入开展对学校60年办学理念的梳理和研究,形成的报告得到学校采纳,经整理后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上。

2. 研究生教育为主要领域,开展针对性强的校本研究与服务。协助研究生院完成工程博士培养方案的研讨与论证工作,参与相关培养与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完善工作。协助专业学位办开展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招生与培养工作调研,参与整理和分析相关调研数据和资料,并主持撰写研究报告。参与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经验的分析与提炼工作,并将相关内容整理成文字材料,供研究生院推进培养机制改革作参考。

3. 加强高等教育研究基金项目的组织申报,支持校内人员开展校本研究。总结前三年立项工作的经验,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认真研讨设计2012年课题指南。继续坚持严格的匿名函评及专家会评制度,共择优资助15项。

4. 协助开展新教职工岗前培训的相关教学及管理工作。参与第23期新教职工岗前培训,承担《高等教育学》等课程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二、围绕校庆活动,积极开展校史研究

1. 开展专题校史研究。完成校史丛书——《广东工业专科学校校史考》书稿(即将出版),正文19.2万字,图片90余幅。

2. 为学校相关工作提供校史研究资料支持。修改完善图书馆1936-1996大事记(3.8万字),编入《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六十年——书香沁华园》一书。围绕578号楼及体育馆等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工程,就地板开裂、屋顶渗漏、外墙(墙体)不同程度裂缝及部分地面沉降等问题,参与修缮方案的保护和维修细节讨论,提供史料支持与线索。对上述老建筑史料:《苦难与抗争的历史见证——5号楼》、《经霜风雨更坚韧——7号楼》、《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体育馆》等文字稿,提供修改意见。为《南方建筑》撰稿《一纸批复阻窒艺术发展之途——评解放后符罗飞的艺术人生悲剧》,以纪念建筑学科成立80周年。

3. 为校庆60周年有关部门和工作提供史料支持。为凤凰卫视专题片《甲子华章——华南理工大学60年纪事》前期剧本、《甲子华章——华南理工大学60周年校庆纪念特刊》写作提纲、校庆丛书《漫游中国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写作提纲、校史回眸专题网站的建立、60周年办学成就展览筹展期、《华南理工大学办学历史考察》材料、校庆丛书《岁月华园》和《口述华工》及校史馆改版(2009-2012)、电信学院校庆丛书《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史,1952-2011》、机械与汽车学院的校庆画册,等等,提供史料支持和线索。8篇校史研究文章收入校庆60周年丛书之一——《岁月华园》。

4.加强校史宣传教育。为校史馆、校庆活动的学生志愿者共计710名介绍校史校情。

三、加强队伍建设

1. 凝聚兼岗导师队伍。新增专职导师1人,兼职导师2人,兼岗导师2人,导师总数达到15人,其中2人调整到新建二级学科。

2. 发展专职教师队伍。接收1名来自“985工程 ”高校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育学博士,专职研究队伍总数达到4人,为进一步夯实学科发展基础,增强学术发展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重要保证。目前有正高1人、副高1人、中级2人;博士3人、在职博士生1人,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得到显著改善。

3. 开拓兼职教授队伍。聘任院校研究国际知名专家赵炬明教授为我校兼职教授,为机关部门人员作《人力资源管理与美国大学教师管理的变化》报告,为推动我校拓展与国内外院校教育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培育和发展教育学一级学科院校研究特色方向,促进教育学学科的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将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四、积极开展高等教育研究和学术交流

1承担一批研究项目。新增主持项目6项,其中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等省部级项目2项、福特基金项目子项目等横向项目2项、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等其它项目2项。主持项目总经费46.7万元,实到经费41.9万元。

2取得一批教研成果。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等类、CSSCI期刊及其他期刊上发表论文16篇,其中6篇、CSSCI期刊9篇。

3加强与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共派出19人次参加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院校研究、高教管理等方面的学术会议,宣读论文2篇。加强与华中科技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高水平大学和兄弟院校高教所及福特基金会等的交流与合作。

4积极建设以我为主的学术组织。与研究生院合作发起成立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专业学位工作委员会;得到中国院校研究会支持,开始牵头筹建广东省院校研究会。

5积极参与学术组织工作。有关教师在2个学术组织中担任学术职务4个: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专业学位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副秘书长1人,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改革与发展规划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1人、理事1人。

五、加强学科建设,推动教育学学科发展跨上新台阶

1. 加强教育学一级学科建设,建成教育学原理二级学科硕士点。整合专兼职教师力量,在教育学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教育学原理二级学科硕士点,获得学校批准。召开教育学原理学科课程体系建设讨论会,就学科发展方向、课程体系建设以及2013年招生、导师调整等进行讨论与研究,为明确学科方向、构建课程体系、提高培养质量奠定基础。

2. 积极推进高等教育学硕士点建设。召开导师工作会,修订2012级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完善培养制度,提高和细化对学位论文与学术论文的要求,加强学术实践。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合作,顺利完成招生、复试、录取、开题、预答辩、答辩等环节工作。积极开展招生宣传工作,稳步扩大招生规模,不断提高生源质量,2012年招生16人,比2011年增长33.33%;在读研究生34人;共毕业8人,就业率为100%

3. 开展教育硕士培养模式改革,完成核心课程建设。教育硕士(教育管理方向)培养模式改革被列入学校示范工程项目,完成学校管理案例专题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教育领导力培训等一批核心课程建设。

六、加强条件建设和内部管理

通过行政经费投入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办公条件建设。截止2012年底,固定资产总数为190台(件),比2011年底增长5%;资产总值约为36.29万元,比2011年底(约33.41万元)增长8.59%。加强图书资料建设,共购置有关教育学图书资料238册,图书总量达到2402册,比2011年底的2164册增长了11%

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治安、消防、计生、设备资产清查、维稳等各项任务,未发生任何责任事故。

七、提高《华南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办刊质量

加强稿件组织,通过多渠道约稿,提高稿源质量,刊出了一批理论性强、学术水平高的稿件,扩大了刊物在学术界的影响。从2012年开始,《华南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改为季刊出版,为向公开刊物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召开第三届编委会会议,总结近年发展情况,并对改季刊后的办刊工作思路和设想进行了研讨。进一步加强办刊规范化建设:重新设计版面(英文刊名、封面、封底、扉页、页眉、双栏排版等);增加英文目录、英文摘要及关键词等内容,向高水平期刊看齐。改季刊后刊物在学术水平和编辑出版质量上都得到很大提高,全面完成改季刊后第一年的出版任务。做好稿件管理,完成常规工作。严格执行稿件一稿两审的匿名评审制度,严把稿源及编辑出版质量关;顺利通过省新闻出版局2011年度刊物核验工作。

八、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廉政建设、文化建设

依托党办校办高教所联合党支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党的建设,重视培养和吸收思想上要求进步的优秀分子入党,发展预备党员1名。响应一分捐赠? 一份关怀——华南理工大学60周年校庆捐资助学帮困活动的号召,组织所内教工为贫困学生捐款,积极奉献爱心。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廉政建设。实行重要所务工作集体讨论制度。在研究生招生工作中严格执行招生政策。坚持刊物稿件匿名审稿制度。根据管理办法,严格采用匿名函审和专家会评,规范管理高等教育研究基金。完善并严格人员聘用机制,面试人员由集体讨论遴选,由内部职工和外聘专家组成进人考核小组,采用公开招聘、集体票决的方式,录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合作精神与业务能力俱佳,首重合作精神的优秀人才。

加强作风建设、凝聚建设力量,做好民生建设。积极配合机关作风建设巡查工作,培养职工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在基金项目、办刊等窗口业务中做到公正、热情、周到服务。顺利完成办公室临时搬迁工作。坚持春节慰问员工家属,对于员工患病期间及生日、教师节、喜庆日送贺卡以示祝贺。1名教师获2012年度广州市文明家庭称号。

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关爱。召开研究生培养工作座谈会,就课程设置、教师指导与评价、课程作业、教学实践、学术交流、开展科研等方面征求学生意见,将共性问题反馈给导师和任课教师,以促进教学和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改革和发展,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第二部分存在问题及2013年工作要点

尽管各项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高教所的发展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基础条件仍然薄弱;二是发展能力有待加强;三是服务学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对外交流合作有待进一步拓展。

针对以上问题,我所2013年的工作要点如下:

一、继续加强校本研究与服务

继续加强研究生教育等特色方向的校本研究;运行并发挥合署机构学校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的作用,就学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和中心任务展开校本研究,为学校的高层次决策提供参考。继续推进校史研究,深入挖掘校史资料,出版1部校史研究专著。完成学校交办的研究任务。

二、加强队伍建设

通过承担高等教育研究基金等校本研究项目,提高管理干部队伍素质与服务学校能力。拟接收或引进2名左右专职研究人员,进一步加强专职研究队伍建设。

三、继续加强高等教育研究,取得一批教研成果

继续强化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力争承担2项左右省部级以上研究项目、若干项其它项目,出版1本专著,发表10篇左右论文。

四、继续加强教育学一级学科建设

继续调整完善课程体系,加强研究生教学。继续加强研究生教学管理,提高培养质量。

五、继续提高《华南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办刊质量

继续有针对性地进行组稿,提高刊物的学术水平;加强过程管理,严把出版质量。


2012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