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 2015-04-28


2014年,高等教育研究所、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根据四年任期发展目标,结合工作实际,坚持解放思想、务实创新,逐条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方案,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2014年度工作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和稳步的发展。


第一部分:2014年工作总结

一、围绕学校中心任务和发展需要,积极开展校本研究与服务

继续加强校本研究与服务。协助研究生院起草和完善《2015年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方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专家评议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评估简况表》、《关于专业学位工作委员会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入会管理办法》等相关材料;受社科处委托,开展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参与部分相关院系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教学改革项目。

组织实施2014年学校高等教育研究基金项目申报,支持校内教职工开展校本研究,共计收到的47份申报书,择优资助13项。按计划基本完成2011年高教基金立项项目结题验收工作。

参与人事处组织的第25期新教职工岗前培训工作,积极承担班主任和《高等教育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承担学校干部培训课程体系中的高等教育发展形势与前沿研究课程模块建设,开设11门干部培训课程。

加强组稿和约稿,提高《华南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办刊质量,完成2014年度4期刊物的出版任务;顺利通过省新闻出版局2013年度刊物核验工作。

继续深入开展校史研究。1. 增补、完善《广东工业专科学校校史考》书稿,书稿在2013年原有的正文31万字、200余幅图片基础上,分别增至46.3万字、310余幅,预计2015年初可交予出版社。2. 承担有关校史的提供或认定、宣传教育等支持性工作。(1)应机汽学院党委之邀,于20131221日为原中大机械工程1937届毕业生冯颂铭及其家人解说原中大石牌校区近70多年来的教育历史的变迁、我校对原该校区属自己管辖的历史建筑、山地、水体、道树及人文景观的保护。他们因此对我校留下良好而深刻印象,促成对方于201413日向我校捐赠200万元的善举。(2)应校宣传部之邀,接受南方都市报关于我校图书馆历史的采访。该报201436日所载《华工,那些和未来相关的藏书也是宝贝》一文,80%内容出自我所陈国坚同志提供的电子文稿。(3)应研究生院邀请,为研究生院全体教职工和研究生干部作主题为光耀千秋——广东工业专科学校(1910-1952)革命史略的讲座。(4)接受校办、党办、校宣传部、档案馆等机关部处及其他学院的关于校史问题的咨询。共计近20次。(5)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讲解五山校区人文景观。

二、积极开展高等教育研究和学术交流

承担一批研究项目,取得一批教研成果。新增主持项目1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厅局级项目1项、校级项目7项、其它项目2项,总经费68.5万元,到校经费21.9万元。共发表学术论文18篇,其中在《光明日报》、《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国高等教育》、《学术研究》等类期刊上发表5篇,CSSCI期刊论文4篇。著作《区域高等教育差异发展问题研究》荣获华南理工大学第一、二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参与的教学成果《专业与职业衔接、研究与实践融合的研究型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体系建设》荣获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省级二等奖1位教师荣获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研究生教学优秀奖

加强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共计约30余人次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做主题发言2次,宣读论文3篇。加强与国内高水平大学和兄弟院校高教研究机构及中国院校研究会等学术组织的交流与合作。

1名教师当选为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截止2014年底,高教所人员在各级学术组织中担任的学术兼职已达12个。

三、加强队伍建设和硕士点建设,推动学科发展

稳步扩大研究队伍。高教所调入1名来自“985工程高校教育学硕士,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调入1名在职博士生,校本研究力量得以进一步加强。

继续加强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建设。组织召开教育学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会议,制定2014级教育学原理和高等教育学专业培养方案。修订《教育学硕士点专业教学及研究生管理若干规定》,继续完善招生、开题、预答辩、答辩、等环节的管理制度。2014年共招生16人,在读研究生48人;共毕业11人,就业率为100%。举行2014级教育学专业研究生迎新会,加强学术诚信教育,为全体新生发放《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组织2014年学习及就业交流会,由毕业生与低年级师弟师妹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就业经验。为研究生专门配备1名教务员、1名班主任,负责日常教学管理和研究生管理,加强学生的归属感。

四、加强条件建设,开展建章立制工作

加强办公条件建设。截止2014年底,固定资产总数为322台(件),比2013年底增长18.38%;资产总值约为58.96万元,比2013年底(约47.86万元)增长23.19 %。加强图书资料建设,2014年新增图书575册,图书总量达到2993册,比2013年底2418册增长了23.78%

加强网站建设与维护。定期更新包括简介与职责规章制度在内的14个静态板块的常规信息以及动态发布通知动态招生教务热点资讯”3个动态板块的新闻和资讯,其中静态网页更新约百余次,动态信息发布共47条。

加强建章立制工作。1. 建立了管理人员定期例会制度,加强工作的统筹落实、沟通协调和重要事项的集体议决,提高了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2. 做好规章制度废、改、立工作,制定《办公场所安全管理规定》,修订《固定资产管理规定》、《图书资料借阅规定》、《研修室日常管理规定》、《高等教育研究基金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

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专业技术职务申报评审、人员招聘、治安、消防、计生、严肃财经纪律和小金库专项治理自查自纠、民主评议政风行风自查自评、清积水、灭蚊虫、防登革热为主题的大扫除等各项工作,未发生任何责任事故,荣获“2013年度计划生育工作考核优秀单位

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廉政建设、作风建设

加强理论学习,通过积极参加支部活动、干部在线学习平台、中层干部轮训、华园讲坛、订阅共产党员微信等途径,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1名教职工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增强服务群众意识,密切干群关系,通过设立意见箱、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听取师生意见;明晰领导班子分工,完善办事流程。通过组织观看廉政教育警示片等纪律教育学习月的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自觉性和警觉性。倾听青年教工心声,积极帮助青年教工解决生活上遇到的问题,本单位教代会代表在双代会小组讨论会上提交关于青年教工经济压力问题的相关意见;组织师生联谊乒乓球赛师生联谊羽毛球赛,增进师生间的交流,体现人文关怀。


第二部分:2015年工作要点

以中央、教育部、广东省关于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导,围绕贯彻落实学校第十六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和学校综合改革方案,结合工作实际,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工作的长效化与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相结合,以务实、创新、发展的思维积极推进2015年工作。

2015年的工作要点如下:

一、继续加强校本研究,提高服务学校的能力

继续加强特色方向的校本研究,探索开辟新的校本研究特色方向;充分发挥研究优势,积极承担学校发展研究任务,加大参与学校重大改革研究的投入力度,努力培育出高水平、有显示度的研究成果,为学校的高层次决策提供参考。继续强化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力争承担2项省部级以上研究项目、若干项其它项目,出版2本专著,发表10篇高水平学术论文。继续加强与国内外高等教育领域学术组织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广东省院校研究会的筹建工作。

继续推进校史研究,争取挂牌成立校史研究所;拟出版校史研究编著《广东工业专科学校校史考》,启动《历史告诉未来——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校园建筑与人文景观研究》编著,力争发表2-3篇有关校史研究的学术论文;启动高等教育研究所校史的专题研究工作。

合理、充分地开展高等教育研究基金工作,引导校内人员结合教学、科研实践开展校本研究,提高校内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服务学校的能力。做好2012年高等教育研究基金立项项目结题验收工作,开展2015年高等教育研究基金项目申报立项工作,争取取得一批有较高学术水平、对学校发展决策起参考作用的研究成果。

二、继续加强队伍建设

根据科研和管理发展的需要,继续加强队伍建设。按照教学科研人员和非教学科研人员年度招聘计划,拟接收若干名专职研究人员和1名具有校本研究能力的管理人员,稳步扩大教学、科研人员队伍。强化对教师的激励机制,积极探索用项目制推进校本研究,完善教师公益分评定办法。

三、继续加强教育学学科和硕士点建设

做好教育学学科规划,凝练特色方向;推进教育学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管理的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稳定招生规模,做好2015年硕士点的招生工作。

四、继续提高《华南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办刊质量

做好2015年《华南高等工程教育研究》4期刊物的办刊工作。继续有针对性地进行组稿和约稿,不断提高刊物的学术水平;继续加强办刊的规范化建设和过程管理,确保并不断提高出版质量。

五、继续落实和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为巩固和扩大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将进一步总结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好经验、好方法,继续坚持不懈的加强理论学习,长期保持收集群众意见渠道的畅通,继续推进建章立制工作。



                       

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