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 2016-04-28

一、2015年的总体思路与抓手

高等教育研究所、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高教所”和“发展中心”)以校本研究与服务为主要职能,同时承担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的统筹和日常管理工作。2015年,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在分管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高教所、发展中心围绕学校发展的中心任务,主动服务需求,不断加强能力建设,稳步推进各项工作。

工作抓手是:以校本研究为立所之本,主动服务学校决策;以硕士点建设为统揽,推动人才队伍和教育学科发展;以校史研究所为平台,宣传和推广办学成绩和优良传统,提升学校影响力和美誉度。

二、2015年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2015年,高教所、发展中心继续强化发展意识和服务意识,积极推进改革,探索新的模式和机制,在校本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长足发展。

在第四届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评选中,高教所首次申报并荣获“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称号,为全国56个、广东省4个获奖机构之一;在2015年4月举行的颁奖会上,高教所被中国高教学会指定为获奖机构代表作典型经验介绍。近年来积极探索发展的经验和模式,得到国内同行的充分肯定,吸引了中国高教学会及兄弟院校来校交流访问,扩大了学校的影响。

2015年主要工作及成效如下:

(一)围绕学校中心任务和发展需要,积极开展校本研究与服务

加强校本研究与服务。参与学校综合改革方案有关内容(人事和党建部分)文稿及后期改革方案的全面修订工作。与研究生院等其他部门合作,完成系列校本研究项目,包括: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的指标体系、评估方案及专家评议办法等系列工作方案,关于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及实践基地建设的实地调研工作等。新进高等教育学硕士毕业生1名,进一步壮大校本研究队伍。

组织实施高等教育研究基金项目。面向全校,支持校内教职工开展校本研究;首次组织实施专项,支持大学城十年建设经验和未来发展的专项研究。2015年受理申报48份,择优资助20项,其中大学城专项12项。按计划基本完成2012年高教基金立项项目结题验收工作。

加强组稿和约稿,提高《华南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办刊质量。完成2015年度4期刊物的出版任务;顺利通过省新闻出版局2014年度刊物核验工作。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及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要求,加强内刊规范化建设,完善刊物封面及封底的标注内容。与大学城校区管委会合作,推出大学城专刊,作为宣传和展示我校大学城十周年建设经验的重要窗口。

参与学校新教职工岗前培训工作。积极承担人事处组织的第26期新教工岗前培训的班主任工作和《高等教育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参与学校干部培训工作。与学校党委组织部共同作为施训单位,组织教育学科的科研人员为学校第三期青年管理干部培训班开设3门课程,包括大学的历史与变革、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及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等,涉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和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主题,效果良好、反响热烈。

(二)深入挖掘学校历史文化,积极开展校史研究

依托发展中心,成立了校级科研机构“校史研究所”,配备2名研究人员,推动校史研究的系统化、专业化发展。2015年校史研究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增补和完善《广东工业专科学校校史考》书稿,书稿字数目前已达57.9万字、450余幅图片,对该校各办学时间节点、办学特色、课程设置、社会声誉等进行了系统的考证和分析,预计2016年上半年可交付出版。

二是修订《华南理工大学人文建筑之旅》。修订2011年8月首版的《华南理工大学人文建筑之旅》一书内容。目前,该版已第3次印刷,印数共12000册。

三是兼顾对有关校史提供或认定及宣传教育等工作。包括: 2015年6月赴上海交通大学党史校史研究室调研交流;2015年5月,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领导讲解校史研究工作,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领导对我所校史研究在机构建制、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等方面的做法和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接受学校校办、宣传部、公关处的校友总会等机关部处关于学校办学史方面的咨询约10次;从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为中山大学讲解中大工学院早期办学史,并协助修改对方文稿《烽火中的工业救国梦——略述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的创立与发展》,该文后刊于中大2015年9月8日出版的校报上。与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省地方志办公室、中国高教学会等单位互赠校史研究书籍共计63册(送入42册,送出21册)等。

(三)积极开展高等教育研究和对外交流

新增主持项目18项,其中省部级项目4项、厅局级项目3项、校级项目9项、其它项目2项,总经费53.5万元,到校经费77.95万元。共发表学术论文21篇,其中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等CSSCI期刊及《光明日报》等重要报纸上发表论文12篇。研究报告《我国普通高校定位问题及对策建议》被国家教育科学规划办《教育成果要报》2015年第9期采用。

积极开展对外学术和工作交流。邀请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黄莹博士来校做学术报告;江西财经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两所兄弟院校的校领导和高教研究机构来访,探讨和交流校本研究、学科建设及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发展。共计约35人次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加强了与兄弟院校高教研究机构及中国高教学会等学术组织的交流与合作。由我部门高级职称的专家作为各级各类学术组织评委达10余次,新当选中国高教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和理事各1名、广东省高教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1名,进一步提高了学术影响力。截止2015年底,高教所、发展中心人员在各级学术组织中担任的学术兼职已达14个。

(四)加强队伍建设和硕士点建设,推动学科发展

在招生工作方面,教育学硕士点共录取16名硕士研究生(含推免生1名),其中高等教育学专业10人,教育学原理专业6人。为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意识,明确就读目标与方向,积极探索新录取硕士生签订《华南理工大学教育学硕士就读告知书》制度。

在学位论文管理方面,制定《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关于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工作和开题报告管理的若干规定(试行)》,进一步强化学位论文的规范管理和质量意识。同时,根据学校相关制度,首次对所有学位论文实行双盲审制度。本年度13名毕业生中有3名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成绩优秀,优秀比例达到23%。

在课程管理方面,研究生学位课程考核方式均改为“笔试+课程论文”,改变了原有的“课程论文”单一考核形式,提升了研究生对于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

在导师管理与服务方面,新增硕士生导师1名,具有招生资格的专、兼职导师达到17名(其中高等教育学专业11名,教育学原理专业6名)。6名导师参加并通过了本年度招生资格审核。

(五)加强条件建设,提升管理服务效能

进一步加强办公条件建设。截止2015年底,高教所新购设备34台(件),固定资产总数为356台(件),比2014年底增长10.56%;资产总值约为68.81万元,比2014年底(约58.96万元)增长16.7%。

加强教学科研条件建设。新购置图书358册,总量达到3351册,比2014年底增长11.96%。在图书管理制度上,秉承以学生和教师为本的理念,根据师生需求进一步扩大图书涵盖的学科范围,图书数据库也及时更新上传,力求做到人性化服务。

加强建章立制工作。进一步完善管理人员定期例会制度,加强工作的统筹落实、沟通协调和重要事项的集体议决,提高了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完成第四期“兴华人才工程”团队及未进团队教学科研人员聘期考核、职员晋级评议与聘用、人员招聘以及治安、消防、计生、严肃财经纪律等各项工作,未发生任何责任事故。

(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廉政建设、作风建设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宣传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学校党委的决策,把握政治方向,使各项工作都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及学校要求。按照中央及学校部署,组织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参加各项支部活动、干部在线学习平台、中层干部轮训、“华园讲坛”等,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

加强作风建设,增强服务群众意识。通过设立意见箱、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听取师生意见;明晰领导班子分工,完善办事流程。通过组织观看廉政教育警示片等纪律教育学习月的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自觉性和警觉性。组织2015年度高教所“师生联谊羽毛球赛”、师生户外爬山活动等,增进师生间的交流,体现人文关怀。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为学校决策服务的能力仍然较弱。为学校决策服务要求研究者既要了解学校各方面情况,也要熟悉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同时也需要相应的机制予以激励。目前在这三个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校本研究能力不强,为学校决策服务的能力较弱。

二是学科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专职研究队伍规模偏小,研究人员队伍结构较单一,研究方向不够集中,难以形成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

四、2016年工作设想

新形势和新任务对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2016年,高教所、发展中心将根据学校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部署,结合学校综合改革需要和本单位发展实际,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完善教学科研运行基本制度,推进科研组织模式创新,加大力度激发科研队伍的研究活力和发展动力,积极争取高层次项目,创造高水平研究成果。

(二)积极探索学校发展智库建设的模式和机制。以学校、国家教育政策为导向,探索建立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以任务为牵引的智库发展方式,提高服务学校决策的能力。

(三)努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坚持立德树人,完善研究生培养和管理制度,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进一步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学科研条件建设,积极营造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的氛围和平台,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提升。

(四)以自评估为契机加强学科建设。以提高学位点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根据评估指标体系,抓住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学科发展方案,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努力引育高水平人才,积极扩大导师队伍规模,加强高层次项目和高水平成果的培育和申报;进一步修订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等教育研究所

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

2015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