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了什么,醒来作甚?
发布时间: 2018-03-26 浏览次数: 84

参考消息网3月16日报道(文/詹得雄)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在逆流中昂然挺立、在逆风中茁壮成长。环顾全球,还找不到可以与之媲美的第二个大国。上世纪90年代末,西方开始有人问:“中国是怎么挺过这100多年的?”本世纪第一个十年,西方又有人问:“中国是怎么强大起来的?”到去年中共十九大召开的时候,西方舆论陡然一变,美国《时代》周刊和德国《明镜》周刊不约而同地在封面上用中文和拼音惊呼:“中国赢了”,“醒来”。这种变化说明世道真的变了,人们的认识也不得不变。很值得对“赢了什么?”“醒来作甚?”作一番深入思考。

赢了什么?

2017年11月13日美国杂志《时代》周刊在封面上用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印上“中国赢了”,这在该刊历史上还是首次。

美国杂志《时代》周刊在封面上用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印上“中国赢了”

与封面相呼应的是美国著名政治学者伊恩·布雷默的文章《中国经济是如何做好赢得未来的准备的?》。文章说,西方曾预言要么中国按西方的理念改革,否则一定无法在全球自由市场中生存,“如今,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已经更为完善,甚至可能比美国的制度更具可持续性。……尽管美国仍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但中国……这个新兴大国有望在2029年超越美国的经济总量”。

贏了什么?准确地说,是中国在政治、经济和思想上贏了又一个回合。

首先,在政治上赢了。中国没有走一条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分发扬中国共产党领导一切的政治优势,充分体现了我们的制度优势。

几十年来的事实证明,思想上松一松,对方就攻一攻。万幸,中国共产党的回答是斩钉截铁的: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就断了很多人的妄想,从而保证“中国赢了”。若是在这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上我们糊涂、让步,决不会有中国今天扬眉吐气的一天。

其次,我们在经济上赢了。不仅仅是国内生产总值(GDP)跃居第二,而且在人类历史上闯出了一条新路,那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点正是西方极为反感而又无可奈何的事情。

改革开放之初,正是西方新自由主义盛行之时,也正是进入金融资本主义阶段的时候。什么是新自由主义?用波兰前副总理格泽高滋·科勒德克的话来讲就是:“新自由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一种经济学派,也是一种经济政策,一种依靠自由、自主选择、民主、私有制、企业家精神和竞争等关键因素的自由主义理念,并偏向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代价,令少数人致富的经济政策。”

把这种学派变为政策的始作俑者是撒切尔夫人和里根,他们的继任者一个个变本加厉,特别是在金融领域。在资本忘形狂欢的20多年里,虚拟资本达到了令人咋舌的天文数字。正当华尔街陶醉在赚钱的疯狂中,2008年,一场大危机突然爆发。有名望的西方经济学家几乎没有人预见到。科勒德克最近写道:“距离2008年金融危机已经过去近十年了,业内人士几乎一致认为新自由主义正是那场危机的根本原因。”

第三,也许更可贵的是,我们在思想上赢了。我们抵制了政治上全盘西化,抵制了经济上照搬西方理论与制度,用自己的探索取得了令世界惊讶的经济成果,西方舆论承认中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更令他们觉得可怕的是中国人自信了,在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上都有了前所未有的自信。

 

在民族危亡的时候,“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他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根本上扭转了亡国灭种的衰败趋势,领导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现在正在强起来。我们的自信来自于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来自于广大人民的艰苦奋斗,来自于我们知道从哪里来向哪里去。

改革经过40年的努力,成绩斐然,进入了新时代。有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例子:詹天佑从美国学来了修铁路的技术,历尽艰险修了中国的第一条铁路,但几十年来,他的家乡婺源,没有一条铁路。近10年来,不止一条铁路修到婺源,而且是高铁。今天我们要到外国修高铁。如果美国放下架子,我们也可以在美国修高铁。抚今追昔,我们就会明白,今天的自信来自哪里。

醒来作甚?

德国《明镜》周刊去年11月11日的封面上印了两个大大的拼音字:“xǐng lái”(醒来),还打了一个惊叹号,底色是中国国旗的红色。细观全文,其实作者的重点不是说中国醒来了,而是中国醒来后,西方得快快醒来。他提醒,中国的了不起不仅仅在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而在于“中国政治制度模式是伟大的创造,是其他国家可以效仿的对象”。这一点更令西方担忧。一直以为自居“山巅之城”的傲慢的白人,忽然发现山下有一大群也很优秀的人在一条更合理的道路上做着出色的事情,仿佛地震了,山也摇动了。

德国《明镜》周刊去年11月11日的封面上印了两个大大的拼音字:“xǐng lái”(醒来),还打了一个惊叹号,底色是中国国旗的红色。

英国著名学者马丁·雅克写道:“中国作为一个全球大国的崛起,关系到一切。西方习惯于这样的思维,即世界是它的世界,国际社会是它的社会,国际机构是它的机构……今后情况将不再如此。”

于是,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的说法流行了,硬说中国要挑战美国,要争夺美国的霸权。最新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给中国扣了两顶帽子“战略竞争者”和“修正主义国家”。无法改变的现实是,中国人说:我并不想挑战你,不想当头;但美国人说:你强大了,本身就是在挑战我、威胁我。

中国唯一能做的是行动。十九大报告向世界宣示了中国在国内今后几十年要做的事情,也告诉世界我们在世界上要做的事情。习惯了冷战思维的西方总怀疑社会主义国家也会像它们推广西方民主那样,把自己的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到它们的头上,同它们之间存在你死我活的矛盾。历史证明:各国的事情要由各国人民来办。美国的资本主义搞了200多年,今天遇到了很多难题,如何解决,不决定于中国,而是决定于美国人民。上次大选中,桑德斯主张社会主义,落选了;特朗普主张恢复旧式的资本主义,正忙着。前途如何,大家都很关心,但大家都不会越俎代庖。中国的主张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追求的远大目标和行事的指导原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我们都说得明明白白、诚诚恳恳。至于美国和西方信不信,愿不愿意大家一同发展,也不取决于我们。近来,中国的一些企业到美国投资和收购,美国以安全理由拒绝。美国人为什么现在这么小气起来了呢?

中美矛盾,说到底是两种思想、两条道路、两种制度的矛盾。中国很大气,早就不喊“打倒美帝国主义”的口号了,也不会代替美国人民来改革美国。美国何去何从,是不是也该“醒来”了?

中国要做的是继续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理想和行为准则,共谋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朋友越多越好,谁要来挑衅,我们也不客气。

几点思考

1.人类对美好生活(包括物质、精神和社会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伴随着科技推动的生产力的发展而呈波浪形前进。人类是带着一个大问号进入21世纪的:“这个世界会好吗?

2.我国改革开放之初,正遇上资本主义的新自由主义狂欢和苏联的瓦解,西方陶醉在“历史终结”的虚妄之中,满有信心地要把中国引入“世界主流”,俯视我们,往往流露出一种“怜悯”和“仁慈”,关系似乎好处一些。现在西方惊呼对中国犯了大错误,比如让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所以说什么也不肯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西方正在琢磨如何对付一个它们不喜欢却又已经开始强大起来的中国。是硬一点还是软一点?可是中国似乎软硬不吃。

3.美国现在已认定中国是“战略竞争者”,是对既有秩序的“修正主义者”,打算处处同中国竞争,设法遏制中国。但是,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我们拥有两股气,即正气和底气。中国主张“人类命运共同体”,相比于霸权,这是正气;中国有近70年发展的伟大成就,早已不是“小米加步枪”,这是我们的底气。因此,今天中国抗拒风险的能力已大大提高,不怕任何风浪。

4.今后几十年,世界的变化取决于资本主义如何演变和社会主义如何发展。西方的一人一票能否推动社会变革?是变得福利越来越高、政府债台高筑、政局持续动荡,还是理性占了上风,出现一个中兴?现在西方知识界的回答是不知道,前途黯淡。西方国内矛盾激化时,有可能将人民不满引向国外,中国常常是它们转移矛头、嫁祸于人的最好对象。我们要有思想准备。这就是我们今后改革开放的外部环境。

5.世界的变化与“一老一少”的问题密切相关。一个是人口老龄化,特别是发达国家,我国是未富先老,这对各国来讲都是巨大挑战。另一个是青少年问题,似乎各国都在担心年轻人贪图娱乐,胸无大志,超越道德底线。还有一个新动向,西方青年忽然觉得社会主义好,资本主义弊病太多。这些倾向都值得重视。继续往前走的,永远是年轻人。随着高科技的突飞猛进,他们会思考和解决新的问题。

6.中国是人类的希望。伊恩·布雷默的文章说:“2018年的世界将悬而未决,继续对中国模式和世界模式进行比较。”对美欧来说,中国模式乏善可陈;而对其他多数国家来说,中国模式提供了一种可靠的选择。(作者为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