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十九大专题报道——决胜百年:中国为什么自信(11)
发布时间: 2017-10-26 浏览次数: 98

    国内外的学者和观察家们常把过往近40年的时间里中国所经历的复杂而深刻的变革称为“中国故事”。于世界而言,要观察和讲述自20世纪80年代开端的这一炫目的“中国故事”,则必须解释其中两个最关键的“中国奇迹”:经济腾飞和政治稳定。前者,当然是指近40年间中国社会经济的超常规高速发展,但在辉煌的中国经济奇迹背后,外界或许忽视了“中国故事”中的另一个同等重要、却亟待解释的现象,即面对如此复杂、剧烈而又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大潮,以及动荡不安的国际政治环境,中国共产党如何在21世纪保持国家基本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总体稳定?这个西方学者所迷惑不解的独特现象,正是从东方到西方,许多学者、观察家和政治家所试图解释与学习的中国故事的“第二个奇迹”。

  

中国方案弹性和刚性并举

总括而言,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初国内外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大分化、大改组和大变动的时代保持政权安全和政治安定的奥秘,是笔者通过十余年实地调查所探讨的核心议题。解释这个政治上的奇迹也理应是在21世纪讲述“中国故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变动的时代中进行政权建设、维护国家政治秩序的稳定,需要处理的问题和面对的挑战五花八门;但总体而言,有三个方面的挑战最具关键性:一是在急速变化的社会阶级阶层格局下,如何保持、扩大和更新政权赖以存在的社会支持基础和执政基础;二是在不断活跃的社会力量和不断涌现的新的利益要求下,如何有序地扩大政治参与,将越来越多的新旧社会力量有机融合进国家的治理结构之中;三是政权因应新的社会结构变局,如何管控好潜在的反对力量和不稳定因素,如何适当处理足以引起大规模、颠覆性社会运动的突发事件。

总体而言,这三个方面的挑战归结到一点,即在旧有的管理结构和控制办法逐渐不适应时代要求的情况下,如何建立和重构新的治理体系,以延续和保障国家对社会的足够掌控,以及协调国家与社会关系运行的和谐有序。这三大挑战,是在社会经济大变动时代政治国家所需要应对和处理的中心问题。

中国自21世纪以来在政权建设和维护国家基本政治秩序稳定方面的制度、办法和创新,汇合在一起正是在经济社会大变动时代中如何保持国家基本政治秩序稳定的中国方案。这个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方案内容丰富,既有顶层设计的政治理性,又有“摸着石头过河”式的实践智慧;既有政权自身因应时代变化的自我革新与创新,也有针对潜在破坏因素的甄别、预防与管控。正如《诗经·大雅·文王》中的诗句所讲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中国虽然是古老的文明邦国,但永远不会在守旧和故步自封中灭亡,只会在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改革自身中而日新。

总体而言,在这个维护政权安全和政治稳定的中国方案里,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就是:政权吸纳和预防式管控。前者,笔者称之为国家的“弹性”;后者,则称之为国家的“刚性”。中国得以在经济大变动的格局下保持社会政治的基本稳定,根本经验还在于正确处理和适时调整国家弹性与刚性这两方面的辩证统一关系。

中国共产党在经济社会转型中始终注重保持政权的高度弹性,通过政治吸纳不断扩大党的执政基础、维护党与社会各阶层的密切联系,建立维护跨越阶级阶层的政治联合,以及通过鼓励参与式治理来应对党和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权力基础的变化,以巩固执政基础、提高治理水平,最终保持社会的长治久安。中国政治体制的灵活吸纳性和高度弹性,也揭示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与时俱进、从实践中学习的精神是其在大时代中得以保持国家政权稳定的奥秘。

预防式管控,则是通过制度化的措施,发现、识别、干预和控制社会经济大变动时代在社会层面上不断涌现的对政权的挑战力量和破坏因素,并把它们对国家基本政治秩序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政治秩序是现代政治国家的永恒主题。要实现国家对社会的有效管治,除充分发挥国家的弹性优势外,也离不开对国家刚性力量的合理运用。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不同领域中所面临的挑战虽各不相同,然而实质是一致的,即在社会经济大变动的时代中如何以预防式的管控机制维护社会政治基本秩序的稳定、并有效识别和防控由历史和现实所引致的各种潜在不稳定因素对政治稳定和政权安全造成破坏。

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政权建设上对国家“弹性”和“刚性”两方面的高度重视,以及在维护基本政治秩序稳定的实践中能始终做到“政治吸纳”与“预防式管控”双管齐下,最终得以在经济社会大变动时代有效保持国家总体政治秩序稳定和政权安全。这应当是中国故事里“第二个奇迹”的奥秘之所在。

“学习型政权”确保活力和韧性

在中国维护稳定的解决方案中,充分发挥国家弹性和国家刚性这两个侧面的作用,其力量源泉来自于中国党和政府作为“学习型政权”的重要特征,即执政党在社会经济大变动的时代,通过不断对内观察分析和对外学习吸收来进行自身的调整、适应和创新,既以高度灵活的姿态充分发挥国家的弹性优势,不断扩大政权边界,吸纳各种新旧社会阶层进入体制,扩大自身执政基础和社会支持基础;又以高度果敢的态度,充分、有效使用政权的刚性力量,以预防式管控机制,保持国家对社会的有效治理,监控、识别和防范潜在反对势力和不安定因素发展成为具有公开破坏性和颠覆性的反政权力量。正所谓“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从全球来看,能否建立起具有高度适应性的“学习型政权”亦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社会变动下保持政治社会稳定的关键所在。“学习”在这里指对内外环境和社会力量的观察、分析和适应,对外部世界政治实践成果的吸收,对自身执政和治理结构的适时调整和创新,对历史传统的理性继承和扬弃,以及对社会管理和控制办法的与时俱进等。学习型政权所具有的高度观察力、判断力、灵活性、应变性和机动性,都使其更能在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中,以充足的弹性和适当的刚性,保持政权系统的韧性,从而促进国家治理结构与变化了的社会经济大环境密切结合。

从学习型政权的视角观察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政治实践,是一个全新的角度,也是讨论中国故事中各种政治现象的基本出发点。观察和检视过去五年中国政治运行实践中的主旋律,亦正是中国党和政府如何从时代和实践中充分学习,灵活应变,创新机制,达到治理结构、经济环境和社会形态三者在动态中的协调和统一。从这一方面来看,中国共产党的学习适应能力,是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执政党之间有着极其显著的差别的。高度的学习适应能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所具有的国家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政权的特色,是政权得以保持其活力和韧性的根本要素之一。

从学习型政权的视角分析中国政治,重点在于厘清社会经济变局为政治稳定提出了何种新问题、新挑战,政权如何以学习的姿态分析、应对这些新挑战,如何通过平衡与发挥国家弹性和国家刚性这两个基本面来实现体制的与时俱进和自我更新,在扩大政权社会基础的前提上保持对潜在威胁力量的有效震慑和控制,从而为国家基本政治秩序的稳定、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提供最坚实的政治保障。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以学习的态度不断创新、有效平衡和善于运用国家弹性和刚性的两面,这正是21世纪初期中国政治的主线,也是我们国家为破解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社会急速变化条件下有效进行政权建设、维护政治稳定这个世界性难题而提供的具有中国特色解决方案的重要篇章。(作者为香港大学副教授。因原文较长,上网时篇幅有压缩。)

转自《参考消息》2017年10月23日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