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十九大专题报道——决胜百年:中国为什么自信(10)
发布时间: 2017-10-24 浏览次数: 101

英国剑桥大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彼得·诺兰是知名中国问题专家。他著有《认识中国——丝绸之路与<共产党宣言>》《资本主义与自由:全球化的矛盾性》《中国与全球经济》和《中国与全球商业革命》等多部著作。

诺兰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找到自己的发展道路同时也是在为全球性的可持续发展找到一条道路。“一带一路”建设为西方国家带来机遇,对它们而言不是威胁,而是真正的合作机会。

中共执政专业水准显著提升

《参考消息》:您如何评价近年来中共领导集体的表现?

诺兰:现在对中共领导集体来说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复杂的时刻。过去几年,中国国内也出现了一些实力强大的企业,中国贡献了全球增长中的很大一部分,中国领导人也努力领导一个稳定的社会,这一点即使是批评中国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真是太稳定了,不管是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度还是产权、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都十分稳定。中共执政的专业水准也显著提升,官员的能力也在增强,可以说这一体系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的领导层十分灵活,十分务实。

当然,中国在过去五年也面临不少挑战,比如在国际关系上的挑战就不小。我认为中国需要更好地了解美国和英国面临的挑战,了解它们的普通国民如何看待自己的国家。比如1914年时,大英帝国统治5亿人口,比当时的中国人口还要多,比如西方技术至今仍主导世界。我们的政治制度很复杂,有时也让人焦虑不安,导致了比如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英国脱欧这些情况的发生。因此,中国就更需要了解西方人的思维,了解西方社会的结构。

《参考消息》:您如何看待中国领导人提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诺兰:从1976年以来,中国始终在“寻路”。中国曾在此前彻底抛弃自己的过去,现在则在将自己的历史传统与当前情况相结合,古为今用。中国领导人也会引用亚当·斯密“有形的手”“无形的手”,这体现出中国的开放。在我看来,中国找到自己的发展道路同时也是在为全球性的可持续发展找到一条道路。我对中国“寻路”成功有信心,它务实而不咄咄逼人,但西方理解这一过程需要花很长时间。中国仍在“摸着石头过河”,美国人、英国人认为中国要到达的“彼岸”应该是美国、英国。但他们错了,事实上我们也在“摸着石头过河”,全世界都在。

西方要认识中国文化丰富性

《参考消息》:中国“两个一百年”发展目标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诺兰:这对世界意味着很多。首先,这给许多其他发展中国家带来希望,它们中的不少都在全球化时代取得了发展。其次,这意味着西方国家将面对一个在21世纪重新找到发展道路的中国。中国并不想入侵其他国家,也不想搞殖民主义或后殖民主义。中国文化的丰富性仍然几乎不为西方所认知与理解,但它将为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消息》:世界能从中国的发展经验中学到什么?

诺兰:最重要的是伦理与道德,还有仁。中国传统官僚体系的哲学核心是仁,这在现在这个自私与贪婪的时代十分有意义。仁的意思是,尝试为人民谋利益。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为人民服务”这一口号十分了不起。要实现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仁”必不可少。我认为这一点不会有人否认。

“一带一路”对欧美是合作机会

《参考消息》:您在新书《认识中国——丝绸之路与<共产党宣言>》中描述了古老的丝绸之路和今天的“一带一路”。

诺兰:现在,英国一些高校都有了“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别忘了,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是因为这个国家和这个概念有历史联系。它也是通过发展贸易带来和平与繁荣的一个具体例子。

我认为,今天重提丝绸之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涵是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经验、成就和能力。中国主要通过央企来修建铁路、公路、水利设施、电力和通信设施等,这是中国成功的基石,但我认为西方对此完全误解。有人说中国投资太多、消费太少,但我认为水力设施或是下水道系统这样的基础设施投资也是消费,因为它们增进了人民的福利。

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与能力是中国取得成功的原因,也为以基础设施建设刺激“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提供了可能。当然,有机遇也有挑战,比如跨国高铁和电力建设就比中国境内高铁建设要难得多,战争、法律、地权、政治不确定性等,都是问题。

《参考消息》:“一带一路”对西方来说意味着什么?

诺兰:我常去上海浦东,那里有两栋几年前刚刚建成的高楼,也许未来你能在丝绸之路沿线看到类似的高楼。虽然这些高楼可能是中国建筑公司修建的,但楼里的电梯系统、现代信息科技很多是由三菱、奥的斯、施耐德、西门子这样的公司完成的,因为西方在全球信息技术、飞机制造、汽车制造等方面仍然领先。中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西方来说不是威胁,而是真正的合作机会,这就是中国说的“双赢”,但在西方却被误解与忽视,他们忘了问自己“谁将受益”这一问题。

西方国家受惠于中国发展

《参考消息》:您为什么在新书中提到《共产党宣言》?

诺兰:我认为应该去仔细阅读《共产党宣言》原文,就像中国领导人所说,读原著、学原文。马克思当时关注的是资本主义内部的矛盾,他理想中的共产主义更类似于中国的“大同社会”。中国目前正处于对马克思主义进行重新思考的过程中,从对共产主义仅仅意味着公有制向更灵活的解释演进。

《参考消息》:也许您的下一本书可以把西方介绍给中国读者看。

诺兰:这是我曾考虑过的,很有趣。理解西方很重要,要知道西方的普通人和有钱人并不一样,他们在过去这些年实际收入基本没有增长,收入差距拉大。可以说,西方国家受惠于中国的发展,是中国让商品价格相对廉价。在过去这些年,西方国家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份额从60%下降到40%,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占比则越来越大。世界在巨变,而中国是最重要的变化。

转自《参考消息》2017年10月20日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