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璟:在人民事业中领略不逝的青春
发布时间: 2017-04-28 浏览次数: 1178

    郑璟,云南玉溪人,出生在一个有着高度爱国热情的家庭。初中时代,他参加了1945年12月发生在昆明的“一二一”反内战爱国运动。上高二年级时秘密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同志会,后转为正式团员。解放初期,在广东农村参加土地改革运动,在土改结束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土改胜利后服从组织的安排,调来华南工学院(1988年改名为华南理工大学)工作。在职时,他一直从事党务工作,开头十年(1953—1962),在党委组织科做组织干事、副科长、科长。后来曾任华南工学院轻化系、化机系的党总支书记。

郑璟近照(祝和平摄)

    “一个人对祖国和人民的前途越是关心,对有益于人民的事情越是自觉地去承担,在工作中越是有献身的精神,他心甘情愿地为之服务的对象越是广泛,那么,他就越会感到自己生活在人民当中,生活在共同的事业当中。人民是不会‘老化’的,人民的事业是不会‘僵化’的。这样的人,就能领略到‘不逝的青春’。”这是华南理工大学离休老教工郑璟30年前在病房中写下的一篇日记。在身体最虚弱的时候,他的心中也不曾出现一丝软弱。

  “共产主义者应是始终朝气蓬勃的战士!”  他的活力,仿佛隔着十米远的距离也能感受到。时至今日,郑璟依然腰杆挺直,声音洪亮,经常穿着孙辈的旧运动服式校服,背着双肩包,可以用两分半钟爬上十层高楼。如果不是那一头白发,让人很难想到这已经是一个86岁的老人。

主流价值观从娃娃抓起

  1992年离休后,郑璟投入到学校关工委工作中。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年轻一代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是否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各项建设事业是否能顺利进行。自己作为一名老党员,有责任有义务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做出自己的努力。我们党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中都涌现出大批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来接班。”为此,郑璟在关工委平凡的工作中,默默奋斗了20余载。

  “为人民服务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对自己来说,为人们服务就是要在自己工作的关工委为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生活在特殊的家庭环境,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年代,更感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所以,他更愿意花时间、精力,甚至是金钱,去帮助年轻人健康成长。

  郑璟是一个认真的人,也是一个细心的人,他能根据年轻人不同心理特点,不同的年龄段,而采取不同的帮助方式和教育方法。郑璟从1999年开始自愿担任起华工附小、华工附中的课外辅导员。平日里他主动关心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为了了解孩子们的思想动态,他主动阅读了大量学生的作文。台灯下,他一一仔细阅读,做笔记,写下自己的心得感想或评语。遇上思想困惑或者学习生活困难的孩子,他会主动找他们谈心,解决生活和学习的困难。

为少先队员讲解雷锋图片展(郑璟提供)

    在特殊的节假日,郑璟还会对孩子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小学的升旗仪式,他都会积极参与。为了推动学雷锋活动,他和关工委其它同志一道,在华工图书馆举办了一个小型的雷锋图片展,组织大、中、小学生到场学习,并志愿担任讲解员。

  每次活动过后,郑璟会找参加的学生掏心窝子地谈心,认真解答学生们的问题,会认真批改学生们的心得体会,并写好评语。至今,这些材料已经堆积了高高的一摞,成为他珍视的财富。

  为了跟上时代的脚步,他会每天读书看报,把符合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内容剪裁下来,复印多份,送给同事和学生阅读;为了充实自己,提升工作质量,他大量阅读有关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图书;多方向人请教学用电脑;学习演说,学习唱歌,学习朗诵,学习语文和写作。

  工作虽繁琐,但郑璟毫无怨言,更没有想过推诿。他认为,这是党和国家给自己创造机会奉献社会,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响应党的号召,做好关心下一代的工作。

  他觉得自己在关工委获得最大的收获是让生活充实而快乐。他认为孩子们能把他当做心目中可亲可敬的“老朋友”,就是对他最大的认可。在担任华工附小校外辅导员的时候,附小的小朋友们都亲切的叫他为“郑爷爷”。小朋友们甚至把不愿意告诉父母的“小秘密”拿来与郑璟分享,这是郑璟最引以为豪的事情。

在烈士墓前递交入党志愿书

  培养合格的接班人不仅要从小抓起,更要持久教育。多年来,郑璟致力于开创一些新颖的方式对青少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他深知大学课堂满堂灌的教育方法让大学生反感,收效也不明显,所以把课堂搬到了一些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他将此命名为“一堂特殊的党课”。

  这堂课起源于郑璟的亲身经历,1945年参加“一二·一”运动,目睹青年的流血牺牲,让当时年仅15岁的郑璟深受震动,从此思想开始彻底转向革命。此后在从事党务工作时,他一直在思索自己转变的原因,并考虑能否还原场景,给处于和平年代的大学生一些触动?

郑璟展示“时代·使命·人生”挂图(彭翔摄)

   40年后,郑璟赴昆明参加“一二·一”运动40周年纪念大会时,睹物思情,突然福至心灵。他觉得可以在一种特殊的氛围中,将国家的发展、党的事业和个人的进步联系起来,启发听众思考。为此,他设计了一种挂图,时间跨越150年,展示过去、现在和未来,达到讲党史、知国情、明使命的目的。比如,一个学生1997年出生,2015年上大学,2021建党100周年时、2049年建国100周年时将会分别处在人生什么阶段?郑璟将这个图命名为“时代·使命·人生”,并借此追问:“现在大一的朋友们:我们生长在什么时代?我们的使命是什么?我们要实现怎样的人生?”

  每年的清明前后,在广州“文总”六烈士墓前,郑璟总会手持此图演讲,至今已经更新了20余个版本,千余人受此影响,许多人深受震动。2009级土木交通学院学生谢志颖在2010年清明节听了演讲后,写了自己的感想:

印象最深的是当老党员讲到“文总六君子”的时候,提醒我们:“他们和你们都一样!都是在校大学生!”我震惊了!旋即感到久久地不安和愧疚……

  当我还在熬夜玩电脑打游戏的时候,他们不辞辛苦地在街上奔走呼告,发起革命;当我还在为前途感到渺茫的时候,他们已紧紧地靠拢在党的身边,为崭新的中国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郑璟说:“文总六烈士的年龄从19岁到27岁,和大多数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年纪相当,他们上有父母,下有儿女,图的是什么?通过思考,同学们由理解到认同,由认同到响应,发展对象在烈士墓前收到入党志愿书,一辈也忘不了!”

  在活动过程中,郑璟认真地投入演讲,一连讲上一两个钟头却顾不上喝水。他站在队伍的前面认真地讲着,却不忘体贴地告诉学生站累了可以坐下,而自己却一直坚持站着讲下去。有时讲到动情处,他亦或义愤填膺,为中国的屈辱历史痛心疾首,亦或为祖国的建设奉献生命的先烈难过得留下热泪。

  郑璟不仅热心帮助学生,还经常反思自己。郑璟于1953年4月23日入党,至今已有62年的党龄。4月23日在郑璟看来,是一生中一个特别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郑璟都要写上一则入党若干年的感想,特别是遇上逢十的周年,还会对自己过去十年来一个大总结。时刻不忘提醒自己要保持党的先进性,按照党员的要求做人做事,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80岁的入党积极分子

  郑璟所在的华南理工大学离休党支部,都是建国前参加革命的老同志。最近接连出现了两件新鲜事,两位80余岁的离休老干部,先后递交了入党申请。党组织让郑璟负责联系考察。

  其中,彭华是国立中山大学的学运积极分子,1948年经组织派遣下乡参加武装斗争,1949年跟随南下大军解放广州,入城后负责接管体育工作。他年轻时就一直要求积极进步,但是因各种阴差阳错的原因,这个问题一直耽搁到新千年的开始。进入新世纪,彭华主动找到离休党支部的多位党员谈入党问题。郑璟向支部作了汇报,党支部表示:“不管年龄多大,只要积极追求进步,只要达到标准,党不会拒绝任何一个人加入组织。”

  郑璟接受党支部委托后,一方面找当事人澄清疑虑,弄清多个富有争议的历史疑团;一方面积极帮助彭华进步。历经8年的细致工作,郑璟郑重地向党支部作了汇报,支部大会全票批准入党。

  支部大会上,真诚坦率的批评与自我批评,高质量的组织生活,让列席参加的邱馥英深受震撼,萌生了入党的念头,当晚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邱馥英也是老革命,当她还是小孩的时候,就开始为组织传递情报,后加入游击队卫生队,胡琏大军窜犯之时,邱馥英因年龄太小不便转移而重新回到学校。

  “她思想上一直向党靠拢,但总是期待党组织主动要求她加入。”作为入党介绍人之一,郑璟一直积极帮助邱馥英学党史、学党章、学习总书记讲话精神,让邱馥英产生了巨大的改变。

  她说:“自从我以积极的态度争取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我的思想行为起了变化,心情也开朗了,豁达带来乐观,乐观源于信念,我信仰马列主义,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政党,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我坚信,英特纳雄奈尔一定会实现!”

    在郑璟的带动下,这些老同志面貌焕然一新,只要身体允许,就总会参加关工委活动,为教育下一代而尽心尽力。郑璟说,他们业已离休,晚年生活优渥,有的甚至曾经同儿女一起出境出国,但是在几十年的人生浮沉中,最终仅仅因为信仰,又投入到党的怀抱。他们相信,只有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转自华南理工大学报2017年3月15日第11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