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广州五山校区东湖之滨,办学历史可追溯到建国前原中山大学工学院的电机工程系,是学校办学历史悠久、规模较大、实力雄厚、地缘优势和行业特色鲜明的工科学院1952年华南工学院组建时设有电机工程系,1970年原广东工学院发电厂与电力网专业并入、组成华南工学院电力系,设有电机电器、发电厂及电力系统、工业企业电气化3个本科专业。199412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广东省政府批准,华南理工大学与广东省电力工业局以董事会的形式“共建”成立电力学院,将华南理工大学的电力系、造船系的热能动力专业和广东省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在全国首创高校与地方政府“联合共建”的办学模式。广东省电力工业局先后投入2千多万元,支持电力学院为广东电力行业培养高质量的电力人才和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使电力学院得到了快速、长足地发展,成为华南地区电力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排头兵,为南方电网和粤港澳大湾区能源建设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院拥有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都是“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和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3个本科专业,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能源与动力工程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还办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卓越班、中澳班。设有电力工程系、电力电子工程系、动力工程系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中心4个教学科研单位,有风电控制与并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广东省绿色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能源高效清洁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智能网微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电力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8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和电气信息及控制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能源微电网、高电压环境气候多功能实验和智能能源网动态物理模拟等19个教学科研实验室。在“智能能源网及其自动化”、“输电线路在线监测与增容技术”、“交直流混联电网的运行、控制及保护技术”、“大电网优化运行与规划技术”、“电力电子系统的非线性特性研究”、“新能源发电及并网控制技术”、“分布式能源站和清洁能源利用技术”、“高效低污染燃烧及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能源清洁转化系统优化及先进传感技术”、“高效传热传质及制冷空调技术”等10个学科前沿方向上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学院现有教职工159人,其中专任教师104人,正高职称48 人,副高职称50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珠江学者、国家“优青”和海外“优青”、广东省“杰青”等一批高层次人才,还有一大批优秀中青年教师是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人选以及“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和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广东省“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等。目前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1725人,硕士生研究生883人、博士生研究生197人、博士后在站研究人员25人。

近五年(20172021年)来,学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智能电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交流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优秀青年基金项目1项、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77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和子课题10项。发表SCI论文900余篇,EI论文1506篇。教师申请专利总数超过1000项,获得专利授权833项,其中发明专利575项。多位教师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国专利银奖、中国专利优秀奖、教育部和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等奖项。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紧密结合,依托电力行业,以产学研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和全过程贯穿式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特色,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拓展国际化视野,培养具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活跃的创新思维、良好的工程素养和人文精神的“三创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一直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特别是南方电网、国家电网、华能集团、粤电集团、三峡集团等大型国有电力、能源企事业单位的青睐,多年来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保持100%

经过多年的建设,特别是985工程”建设,学院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既有古色古香的办公大楼(9号楼),又有现代化的楼宇(宏生科技大楼)和电力实验楼,共计12000多平方米;有大型实验仪器设备8242台,固定资产总值超亿元。目前,学院正按照学校“双一流”建设的要求,朝着建成“引领电力行业杰出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华南创新高地”的目标奋力前行!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九号楼 邮编:510641 粤ICP备05084312号

联系我们 公务邮箱:x2dl@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