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宝春教授课题组
郭宝春教授简介
发布时间: 2016-09-26 浏览次数: 8212

郭宝春

19753月出生,江西省南康

教授,博士生导师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教育背景

1992.09-1996.07  西北工业大学化学工程系高分子材料科学工程专业,本科

1996.09-2001.06 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学专业,博士

工作经历

2001.07-2004.03华南理工大学讲师

2001.10-2002.04 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研究助理

2004.04-2009.12 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

2009.12-至今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2010.6-至今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理事

中国化工学会橡胶专委会委员

合成橡胶工业编委

世界橡胶工业编委

奖励及人才计划

2010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2012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

2015中国橡胶工业优秀科技工作者

2015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18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研究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673065),二烯烃橡胶交联网络中可牺牲单元的构筑方法、性能效应和机理,2017/01-2020/12,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473050)氧杂-迈克尔反应交联橡胶的机理、性能和应用基础研究,2015/01-2018/12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51222301)新型橡胶基纳米复合材料,2013/01-2015/12,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0873035)炭黑-离子液体相互作用及其对橡胶结构与性能的影响,2009/01-2011/12,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50603005),聚合物-埃洛石纳米管杂化材料的研究,主持;

973课题(2015CB654703),橡胶纳米复合材料分散及界面调控方法与原理,主持。

研究领域

1. 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界面作用原理和设计

揭示了橡胶复合体系界面能量对性能的影响和界面键合类型对分子链动力学的影响;从分子链受限角度提出了橡胶杂化增强增强的新机理。曼彻斯特大学Robert Young教授认为这是一个关于填料表面化学,在没有施加表面改性的情况下,如何影响纳米复合材料性能的好案例”,是分子链动力学“透彻”研究(Carbon 2015, 95, 460)基于对界面作用原理的理解,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的界面设计方法和界面强化方法。主要包括:(1) 引入原位界面共交联反应,实现界面强化(2) 通过淤浆复合颗粒液化方法,降低了颗粒之间的聚集能量,增加了与橡胶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研究受到日本Atsushi Takahara澳大利亚C. J. Drummond,美国Emmanuel P. Giannelis等著名学者的正面评述。

代表性成果:Macromolecules 2014, 47, 8663; Chem. Commun. 2014, 50, 3934; Soft Matter 2012, 8, 9214; Soft Matter 2016, 12, 6893-6901; J. Phys. Chem. C 2011, 115, 20740; Polymer 2011, 52, 1337; Polymer 2015, 56, 553; Compos. Sci. Technol. 2016, 123, 179; Phys. Chem. Chem. Phys. 2012, 14, 9838.

2. 高性能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和应用

发展了一系列具有高动态性能、高耐老化和耐磨的橡胶纳米复合材料体系。主要包括: (1) 从界面反应催化和滞后能量来源出发,设计具有低滞后损失的弹性体纳米复合材料(中国发明专利201510193681.2; 201110095329.7)少量的修饰石墨烯用于轮胎胎面配方,制备出修饰石墨烯为主要增强剂的乘用车轮胎,滚动阻力系数接近欧盟A级能耗(2) 从老化机理出发,设计新的交联化学和基于碳纳米点防老化系统,发展具有高耐老化和高耐磨的橡胶纳米复合材料。

代表性成果:Green Chem. 2011, 13, 1655; Green Chem. 2015, 17, 3301; ACS Sustain. Chem. Eng. 2016, 4, 247;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3, 5, 2147; Compos. Sci. Technol. 2016, 132, 68; Ind. Eng. Chem. Res. 2015, 54, 10747; Rubber Chem. Technol. 2015, 88, 676.

3. 功能弹性体的设计和形态控制

发展了多种性能可调的功能弹性体材料,主要包括: (1) 通过在橡胶网络中引入牺牲键或界面牺牲键,制备了一系列具有阻尼、自适应变形等性质的功能弹性体;(2) 通过链结构设计或新交联方法,合成了驱动温度可调和多重刺激响应形状记忆材料。这些研究受到德国Andreas Lendlein, Ulrich S. Schubert等著名教授的正面评述(2) 通过界面调控多维杂化或弹性诱导解缠分散等途径实现功能颗粒的形态控制,实现了弹性体复合材料传导性质(导电/导热/阻隔性能)的大幅提升。这些研究受到英国Robert Young, 意大利Maurizio Galimberti, 荷兰Stephen J. Picken等教授的正面评述。

代表性成果:Macromolecules 2016, 49, 1781; Macromol Rapid Commun 2016, 37, 1040; Biomacromolecules 2011, 12, 1312; Macromolecules 2012, 45, 3444;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2, 4, 4006;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4, 6, 5695;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4, 6, 21060; J. Mater. Chem. 2012, 22, 7492; Carbon 2013, 64, 487; Compos. Sci. Technol. 2013, 75, 15; Nanotechnology 2013, 24, 465708; J. Polym. Sci. Polym. Phys. 2016, 54, 1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