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8
浏览次数:476报告时间:2023年8月22日(周二)下午15:30-16:30
报告地点:逸夫科学馆504报告厅, 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
报告人: 北京大学张大庆讲席教授
摘要: 基于WiFi/4G/5G CSI的无线非接触感知研究经过学术界和产业界过去10年的努力,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开始以产品形式落地应用。回顾过去十年泛在WiFi/4G/5G非接触感知的研究,国内外许多团队探索了各种无线感知技术和新型应用,在实验室环境开展了大量实验验证。不同于众多团队聚焦无线感知技术和应用的创新,我们试图通过提出新的基础理论和模型来理解无线感知的机理并回答领域最基本的理论问题,通过理论模型的创新带动关键感知技术和应用的突破;尝试构建完整的无线感知理论技术体系,重新审视传统无线感知技术并理解他们的适用条件,为理解无线电磁波的各种参数与感知应用性能之间的定量关系并为无线感知应用在实际环境中真正落地奠定理论技术基础。本报告将回顾总结团队在无线非接触感知理论技术体系方面的研究,包括菲涅尔区反射和衍射模型、速度与多普勒速度之间的定量模型、CSI天线商模型和载波商模型、感知信噪比与感知极限、感知边界和感知信号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理解和解决位置朝向依赖性问题等。报告还将分析无线感知领域哪些重要的问题得到了回答,哪些重要的问题和应用尚需研究,期待和同行一起构建完整、可用的无线感知理论技术体系。
张大庆教授简历:
张大庆,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IEEE Fellow,中国计算机学会普适计算专委会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普适计算、移动计算、智能物联网和智慧康养。在顶级国际期刊、会议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文章总引用26700余次,H因子84, 国际国内专利40余项。所创的基于OWL的情境模型、基于菲涅尔区的无线感知模型被国际普适计算、移动计算等领域广泛采用,其中基于OWL的情境模型已成为国际、国内智慧城市的情境标准。近期工作先后获得IEEE UIC 2019和IEEE PerCom 2013 授予的“十年最具影响力论文奖”,ACM MobiCom 2022 最佳论文奖第二名,ACM IMWUT 2021杰出论文奖,ACM UbiComp 2015、2016 最佳论文提名奖等。张大庆教授是普适计算权威国际期刊ACM IMWUT的指导委员会七位委员之一, 担任过10多个国际会议的大会或程序委员会主席, 应邀在30多个国际会议做大会特邀报告。
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逸夫科学馆
邮政编码:
510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