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组织申报2023年度院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示范团队的通知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深入实施《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根据《华南理工大学课程思政“四个一”试点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精神,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加快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课程育人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为了提升学院省级及校级课程思政相关项目命中率,学院决定启动2023年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示范团队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1.负责人应为我院在编在岗教师,政治立场坚定,师德师风良好,长期奋战在教学一线,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示范团队负责人一般应具有教授职称。

2.已经立项的校级及以上课程思政项目,不再列入本年度课程思政项目立项范围。

3.为保证项目负责人的精力和时间投入,每位教师只能牵头申报12023年度院级课程思政项目。

二、建设要求

课程思政建设应准确把握“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主线,结合所在学科专业、所属课程类型的育人要求和特点,深入挖掘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

1.示范课程

申报课程类型覆盖公共基础课程(公共课)、专业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践类课程、通识教育类课程及选修课程,必须是培养方案中列出的课程,要求至少在50%的章节中融入思政元素,优先支持必修课。

1)教学理念先进。坚持立德树人,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致力于开启学生内在潜力和学习动力,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为核心,突出科研育人,并且至少经过一个学期或一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

2)课程教学团队教学成果显著。课程团队教学改革意识强烈、理念先进,人员结构及任务分工合理。主讲教师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学术造诣,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教学能力强,能够运用新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课程负责人须为我院正式聘用的教师。

3)课程准确把握“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主线,结合所在学科专业、所属课程类型的育人要求和特点,深入挖掘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课程目标有效支撑培养目标达成。课程目标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培养。

4)课程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注重体现学科专业特色,注重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围绕目标达成、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多元评价需求进行整体规划,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设计合理。要把课程思政融入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各环节,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5)课程内容与时俱进。课程内容结构符合学生成长规律,依据学科前沿动态与社会发展需求动态更新知识体系,契合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体现思想性、前沿性与时代性,教学方法体现先进性、互动性与针对性,形成可供同类课程借鉴共享的经验、成果和模式。教材选用符合教育部和学校教材选用规定,教学资源丰富多样,体现思想性、科学性与时代性。

6)教学组织与实施突出学生中心地位。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创新教与学模式,因材施教,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资源共享、知识生成,教学反馈及时,教学效果显著。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形成“评价—反馈—改进”的良性循环,不断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学习效果。

7)课程管理与评价科学且可测量。教师备课要求明确,学生学习管理严格。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过程可回溯,诊断改进积极有效。教学过程材料完整,可借鉴可监督。育人效果显著,学生评教结果优秀,在院系中形成较高水平的课程思政展示成果,具有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2.示范团队

1)示范团队仅限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示范团队。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示范团队涵盖本专业所有核心课程,不包含通识教育类课程及选修课程。

2)示范团队的所有课程均须达到院级示范课程要求。每门课程的课程思政目标清晰、分工明确、设置合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体系教育有机统一。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示范团队建设以专业为单位梳理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使课程思政与专业建设深度融合,形成课程思政的专业特色和专业体系。

3)课程设计把关严格。示范团队严把课程准入关,课程设计合理,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充分发挥每门课程的育人功能,系统整理和分析德育渗透点,确保思政内容要进教案、进课堂、进考试试卷。

4)教师学习常态化。示范团队应搭建课程思政建设交流平台,积极参加各类教学竞赛,开展经常性的教学午餐会、现场教学观摩和教学培训等活动,带动专业内其他教师积极参与。

5)集体备课机制完善。充分示范团队的基层教学组织作用,建立课程思政集体教研制度,定期组织专业教师集体备课课程思政,建立课程思政案例库。

6)课程思政成效明显。建立专业、团队内部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形成“评价—反馈—改进”的良性循环,实施课程诊断,修订课程思政标准,整体提升课程思政水平,带动学院、学校其他专业进行课程思想教学改革。

三、其他事项

1.立项数量:院级示范课程4项,其中本科课程2门,研究生课程2门。院级示范团队1项。

2.考核与激励机制:学院将对立项课程组织专人进行材料打磨并下拨建设经费。获院级课程思政立项的课程必须在下一年申报省级或校级课程思政相关项目,否则学院将予以撤项、追回资助经费。

3.质量评价:建立完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形成“评价—反馈—改进”的良性循环,对未达到课程思政建设要求的课程予以停开处理。

五、申报流程

请各位老师于2023825日(星期五)前将申报书纸版(参考学校本科及研究课程思政建设项目模板)一式一份报送至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逸夫科学馆119室),同时发送电子版至eehualishui@scut.edu.cn(本科)bqchen@scut.edu.cn(研究生)

联系人:陈老师(电话:87112449)、华老师(电话:87110163)。


附件1: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申报书.docx

 

电子与信息学院

202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