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5
浏览次数:1161峥嵘岁月随水逝,清风明月是知音
——记李于凡教授
李于凡教授,1938年11月生,广东梅县人。1957年入读华南工学院。国家创业之初,各行各业急需人才,1960年,读完大学三年级,作为速成人才,李教授和他的全班同学就被分配到国家建设需要的各个岗位。 李教授留校任教,从此李教授的命运就和华南理工大学紧密相连。
图一 上世纪八十年代参观长城
于国于己,学习如饥似渴
冯秉铨先生是华南理工大学开创无线电专业的一代大儒,他的学识和人品深深影响着一代学人。作为学生,李教授至少上过冯先生电工基础、无线电基础、电磁场理论、脉冲技术、无线电发送设备、天线等六门课程,冯先生精彩的讲课艺术,透彻的知识讲解激发了学生们如饥似渴的求知欲,一学期下来,冯先生能准确叫出每位学生的名字。李教授提起当年跟着冯先生学习的情景,不禁感慨,冯先生的课,同学们上课热情真高呀。
李教授上学期间,学校开设的外语只有俄语。工作后,他开始自学英语,没有老师没有教程没有学习设备,他就每天六点钟起床,到邻居级蹭听收音机,收听英语广播,从ABC学起。学校在培养外语人才时,他的这份努力得到了回报,成为学校为数不多的几名外语培养人,得以有机会再次接受冯秉铨先生亲自英语授课。1980年,教育部选拔优秀教师公派出国进修学习,李教授因为良好的英语功底脱颖而出,成为当年十五位留美学者之一。在美国的两年,李教授学习心情是迫切,他渴望做出成绩,当时电路故障分析研究处于热潮,他选择了这一课题作为自己攻克方向,学习期间,他废寝忘食,不知白天黑夜,埋头实验室,心里眼里只有电路故障分析,经过艰难的学习思考,要求严格的美国导师终于愿意找他讨论和分析,他的努力工作换来了科研上的突破,在美国学习期间,他发表了三篇论文。那时,经常有台湾学生来给李教授洗脑,李教授坚定地回答:我见过国民党,但你没见过共产党。台湾学生灰溜溜走了。
图一 与美国同行交流
得育英才,衣带渐宽不悔
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人生一乐也。李教授工作期间指导硕士不超过十人,他说,带一个研究生就要带好,多花心思,要有责任心,他指导的研究生非常努力,每个学生在学习期间都发表了论文,走上工作岗位的研究生现在工作都很出色,上世纪90年代有个学生还受到了基辛格的接见。
1989年,李教授担任无线电系主任,针对当时不良学风,李教授和他的领导班子制定详细管理方案,重点从管理从学风抓起,提出“五早”学习制度,所谓“五早”,即早睡、早起、早操、早读、早饭,整顿班主任队伍,更换敬业的有经验老教师担任班主任,实行每周班主任工作汇报制,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一起锻炼,每天早上六点班主任叫寝,晚上十一点逐个宿舍检查,经过一段时间的严管严抓,无线电系学风大变,学生们养成自觉努力学习风气,有一次教育部下来检查学风,在没任何通知的情况下来到无线系的课堂,发现没一个学生迟到,每一个学生衣衫不整,老师讲课声音洪亮。得到了教育部领导的赞赏。良好的学风,一时间无线电系培养和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学生标兵,1992年,无线电501902班成为当时华工第一个全国十佳先进集体标兵班之一,90级庞润容同学被评为全国三好学生。以王定中、李于凡教授为首的无线电系获得了广东省先进教学二等奖。
当时有个河南家长写信到系里询问孩子学习情况,收信人写的是李于凡收。李教授接到家长来信后,亲自回信,给予详细答复,家长收到李于凡教授回复,对李教授教书育人至真至诚态度深深感动。
清静无为,乐享逍遥人生
图三 2018年3月摄于逸夫科学馆后花园
1998年,李教授到了六十岁退休年龄。他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关工委、老教授退休协会邀请他担任相关职位,他一概婉拒。他说,我退下来就彻底退,不再占任何职位。如今八十岁高龄的李教授过着幸福的寓公生活,平时和过去的同事聊聊天,谈谈过去的事;经常走到东湖边,走到那些他大学期间亲自栽种的大树底下散散步,看校园日出日落,自有一番其乐。
李教授外表安详宁静,好像身处事外,而天生一颗炽热的心,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人需要他的地方,随时都会爆发原始的那份热情和干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