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专业
发布时间:2021-12-28

1. 专业定位

工业设计专业正式创办于2002年,也是设计学院中历史最久的专业。通过多年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好评和影响力。2020年获批教育部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和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师生获得了众多的包括红点、IF在内的国际知名设计大奖和国内专业设计奖项。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国家产业升级的国家战略,积极探索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式,以科研和社会服务项目带动教学的创新,推动实创,形成了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学生就业率接近100%, 为谷歌、华为,腾讯、阿里、本田、通用汽车等全球知名企业以及社会其它各领域输送了大量设计人才。自专业创办以来,已有百名学生毕业后在世界知名高校继续深造。


2.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中国文化底蕴和国际视野、融合多学科知识、系统掌握现代工业设计基本理论与方法、并将设计思维、技术、商业及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创造性的提出产品、系统、服务、体验的解决方案的设计、开发、研究人才。

目标1:培养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兼备、“三力”(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卓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三创型”(创新、创造、创业)人才。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目标2:培养学生具备文理交叉知识基础和综合创新设计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信息科学技术、人因工程技术、用户研究方法以及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多方向拓展学生的知识层次,培养学生多学科交叉的复合知识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设计能力、系统分析与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

目标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素描、色彩、构成、造型和表现技法等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备坚实的工业产品和信息产品的设计基础,较好的模型制作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从而具有运用艺术设计、产品设计、交互设计知识进行综合设计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及科研能力和较好的艺术欣赏能力。

目标4:培养学生产品市场策划与运营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系统化的设计思维,能够在产品概念设计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符合市场的产品营销推广计划方案、用户黏着度与活跃度提升政策和计划等,着重产品思维的培养。

目标5: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设计管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辨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运用多种手段传播设计思想,沟通协调的能力,培养学生卓越的设计领导者素质。


3. 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制4年,毕业要求达到175学分。并有以下关于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素质要求

№1.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基本原理、方法和手段,能够本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产品创新设计问题,掌握设计行业部分营运知识,为解决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问题打下基础。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本专业基本原理、方法和手段,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产品设计中的复杂问题,以获得有效解决方案。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社会生产生活中的痛点,设计满足特定人群和用户需求的产品、系统、服务,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有效来源获取前沿设计信息,基于科学和人文研究并用,进行研究,设计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不同的设计对象,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整合相关可用的资源,充分利用当前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工具。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设计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设计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设计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设计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设计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基本设计管理原理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4. 课程体系

本专业课程体系注重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渗透和交融,对各类产品进行综合设计,充分体现系统、创新、应用的思想,强化先进设计思想和综合素质的教育,强化创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个性发挥能力、先进技能表现能力的全面培养。

  核心课程:

设计素描、色彩学、工业设计概论、工业设计史、表现技法、产品设计方法学、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工业设计工程基础、人机工程学、创新设计专题系列、设计心理学、智能硬件基础、前沿技术与设计

特色课程:

专业平台课:产品制造与工艺、设计方法学,设计创意开发与表达,

新生研讨课:工业设计职业认知与规划

专题研讨课:设计创新专题1- 8

双语课程:创新设计专题3(设计管理与策略)、人机工程学、设计研究方法与学术写作

全英课程: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创新设计专题5-智慧出行

MOOC:工业设计史

学科前沿课:设计趋势与理论前沿,前沿技术与设计

跨学科课程:创新设计专题6(交互设计-智能硬件)、智能硬件基础

本研共享课:专业调研

校企合作课:专业实习、专业调研、创新设计专题8(产品开发)

竞教结合:创新设计专题系列

创新实践课:创新设计专题系列,设计思维与实践

创业教育课:创新设计专题2,创新设计专题6(交互设计-智能硬件)、设计与创业(“三个一”课程)

专题设计课:创新设计专题系列课程

劳动教育课:模型制作、专业实习


5. 师资队伍

  为适应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开展了师资队伍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有序推进专业教学运行、教学研究与改革。主要举措及成效有:

1)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教学能力。为青年教师、新入职教师指派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较强的教授担任教学指导老师。6位教师在各级教学竞赛中获奖,其中熊巍教师获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

2)优化多学科交融的师资队伍。鼓励在职教师跨学科攻读博士学位,其中一半以上教师获得设计学、工学、建筑、管理学科博士学位;2位教师分别在英国、韩国获得博士学位。

3)提高师资队伍的国际化程度。引进具有海外研究经历的全职教师,已从新加坡、英国、美国、德国、日本引进教师5名;有15位骨干教师赴海外高校开展访学、培训、交流。


6.教学条件

瞄准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以及“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等发展目标,通过与广汽集团、腾讯、网易、欧派、雀巢等中外大企业的联合课程和设计工作坊等,构建基于设计问题发现与求解能力培养的“探究型”、设计系统思维与表达能力培养的“过程型”和设计创新与实现能力培养的“深度型”三种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国际设计竞争力。

 

 

 


通讯地址
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华南 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设计 学院B11栋
办公电话
020-39380726(院办)
020-39380729(教务)
020-39380730(学工)
友情链接
学校主页
教务处
学工处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社会科学处
研究生院
Copyright@2020 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 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843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