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园新闻传播大讲坛第2期•彭兰|元宇宙将把我们带向何方

2022-12-25

文章来源:新闻与传播学院浏览次数:506

12月21日下午,华园新闻传播大讲坛第2期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特别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彭兰带来题为“元宇宙将把我们带向何方”的主题讲座。本次大讲坛活动由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吴小坤教授主持,300余名师生齐聚云端共同参会。

讲座伊始,吴小坤教授对彭兰教授受邀进行学术分享表示感谢和欢迎,对在新冠疫情期间积极参加线上讲座活动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热烈欢迎。彭兰教授对此表示感谢,并提出新冠疫情时代大背景为我们更深入地思考技术和人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契机。

元宇宙作为一种新兴技术热潮,与新闻传播领域密切相关,是目前学界和业界的热议话题。彭兰教授从元宇宙概述及其在传媒业的应用入手讲解,着重分析了有关元宇宙与“生理带宽”占用、社交连接重负、数字化身以及沉浸式体验相关的四个问题。

首先,彭兰教授对“元宇宙应用将如何争夺有限的‘生理带宽’”话题进行了阐述。彭兰教授创造性地把人的时间、身体、注意力总结为“生理带宽”,元宇宙对用户注意力的争夺占用了人们有限的“生理带宽”。而能在多大程度上占有用户生理带宽,将决定元宇宙应用发展空间的大小。元宇宙应用独自占领了我们某一个时间段的“生理带宽”,由此引发了人类有限的生理带宽的分配问题。彭兰教授参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出了元宇宙的需求层次,并指出元宇宙需求中最基本与核心的应用是社交类应用。

第二个要探讨的话题是“元宇宙社交是否会带来新的‘连接的重负’”。彭兰教授以游戏《第二人生》的没落与Facebook的兴起与转型为例,指出在网络社交应用发展的过程中,连接模式的演变并非是单向线性的,而是处在一种“摇摆”状态中,其中存在三对关系的摇摆:距离上远与近的摇摆、匿名和实名的摇摆、强关系与弱关系的摇摆。当前社交媒体的过度连接使人们产生倦怠和压迫感。因此,在现阶段元宇宙若要在社交应用中落地,需要关注用户需求新一轮摇摆的走向,在摇摆中寻找平衡,营造轻松、自由的社交关系,减少因过度连接带来的社交重负。

接着,彭兰教授将讲述的重点转移到了元宇宙对人的身体构成的挑战上。在彭兰教授看来,身体变化包括赛博格化、身联网、虚拟实体化、元件化、分身化、数字化身等方向,对数字分身与数字化身进行区分,并强调化身对人类的影响尤其值得重视。彭兰教授认为,未来化身会变成人们进行自我建构和自我认同的一种方式。从积极方面来看,化身对现实自我的意义包括体验增强、自我延伸、逃避转移现实、追求理想人生等。但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化身可能导致自我知觉和身体建构方式的改变,关于人是否能与化身长期共存的问题依然值得探索。

最后一个话题探讨了关于元宇宙的沉浸式体验是否会成为“黑洞”,彭兰教授对于元宇宙能够带给人们更真实的体验感进行了肯定,指出元宇宙能够构建如梦境、戏剧、穿越、冒险、模拟等不同的体验方向,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沉浸其中。但是,与此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例如失去在现实中努力的动力、失去批判现实的能力、过多地暴露现实线索等。因此,彭兰教授认为“在利用技术的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审视技术带来的局限与束缚,并努力寻找相应的解决办法。”

作为对未来的展望,元宇宙最终会把我们带向何方,是需要我们去不断观察、思考和讨论的。彭兰教授通过将《美丽新世界》中能让人产生“飘飘欲仙的、麻醉性的、欢愉的幻觉”的药物“索麻”(完美的药物)与元宇宙提供的沉浸式体验相类比,以此提醒我们要警惕技术陷阱,元宇宙寄托了我们对新世界的向往,但希望人类不会因它而走向赫胥黎笔下的恐怖的“美丽新世界”。

彭兰教授发言完毕后,吴小坤教授高度评价了本次讲座,并且延续元宇宙的话题,以哲学视角分析了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指出我们需要深刻反思技术带给我们的未来的影响。在接下来的问答环节中,同学们利用留言板踊跃发言,就元宇宙与社会发展、元宇宙的规则制定、元宇宙的研究可能性等各类问题向彭兰教授请教。彭兰教授一一做了回应,与师生们展开了热烈的对话,并建议同学们以元宇宙为切入点,把视野扩展到更广泛的研究领域,去吸收不同学科的养分。

最后,主持人吴小坤教授对本次讲座活动进行总结发言,再次感谢彭兰教授的精彩讲授和老师、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华园新闻传播大讲坛第2期活动圆满结束。

(图文/新闻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