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聚焦

华南理工大学沈松副教授和王均教授研究组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华沈松副教授和王均教授研究组合作在新型双特异性纳米抗体的构建及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Immunomodulating nano-adaptors potentiate antibody-based cancer immunotherapy”在线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华南理工大学为论文的第一署名单位,江澄涛同学和陈凯歌博士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沈松副教授和王均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尤其是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发展迅速并在深刻改变着恶性肿瘤的治疗格局。单克隆抗体(单抗)药物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广泛应用,但其抗肿瘤疗效及临床应答率仍有待大幅提升,构筑能同时识别两种细胞表面抗原的双特异性抗体是重要的解决方向之一。将两种单抗固定在纳米载体表面可以模拟双特异性抗体的功能,但亟待研发双特异性抗体便捷制备的纳米平台技术,突破化学键合抗体药物分子易损伤药物活性的技术瓶颈。鉴于临床应用及处于临床前试验的治疗型单抗药物的Fc段是高度一致的,该研究组创新性地提出利用能够特异性识别抗体Fc段的抗体,即抗Fc抗体[anti-IgG (Fc specific) antibody, αFc],从而构筑出通用型抗体固定平台(图a),通过简单的物理混合即可便捷、高效、可控地制备出新型双特异性纳米抗体(命名为免疫调节纳米适配子),实现单抗的多价化双特异性性多功能化(图b)。相较于传统单抗药物,纳米适配子不仅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还能显著增强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有效提高单克隆抗体药物的抗肿瘤效应(图c)。据了解,沈松副教授和王均教授研究组正致力于纳米适配子系统的优化和工艺放大,以期加速新型双/多特异性纳米抗体的临床转化和应用。

附: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1-214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