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_

喜报!前沿软物质学院新获批6项省面上项目资助和2项省联合基金青年项目资助

  近日,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委员会面向社会公示《2023年度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自然科学基金拟立项项目》和《2022年度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省市联合基金(粤穗、粤深、粤佛、粤莞、粤惠)拟立项项目》,前沿软物质学院蒋凌翔、郎超、刘一流、王林格、张荣纯、孙桃林6位老师喜获省面上项目资助,孔宪老师、鲍峰博士后喜获省联合基金青年项目资助。

  前沿软物质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日常通过组织科研项目申报政策解读会、项目获批教师经验交流会等方式,鼓励和支持我院教师和博士后积极申报各类项目。同时,通过中期督促以确保项目实施进展顺利。据统计,我院已获批省基杰出青年1项、省基金联合基金青年3项和省基面上项目20项,累计金额达330万元。


新获批省面上项目

(按公示顺序排序)


负责人:蒋凌翔 教授

项目名称:单分子荧光示踪解析多孔微球孔道结构

项目内容:多孔材料具有丰富的微观结构,包括无规多孔材料中错综复杂的孔道结构和规则多孔材料中的缺陷和错位;正是这些微观结构决定了多孔材料的宏观性质和功能。而如何解析孔道结构并与物质传递直接关联起来一直是本领域的重点和难点。申请人计划设计并制备多孔微球模型体系,发展能够原位表征目标分子在孔隙中移动和吸附的方法。具体来说,我们将制备一种孔道结构无规的微球和一种孔道结构规整的百微米尺寸的模型微球,并建立荧光分子示踪技术解析多孔微球材料的孔径结构,重构两种模型微球的孔道结构,探明孔径的大小和形状、孔隙度、孔径分布和表面化学组成与物质传输扩散过程的关系,并初步探索模型体系和气体分离、高效催化、药物传递之间的潜在联系。





负责人: 郎超 教授

项目名称:基于嵌段聚合物自组装的人工仿生肌肉

项目内容:基于功能性嵌段聚合物的自组装,本项目计划开发具有多尺度仿生结构的新型人工肌肉。通过结合聚合物自组装与数字化加工手段,探索仿生软物质材料构建的新思路。









负责人: 刘一流 教授

项目名称:基于葫芦脲超分子聚合物化学的细胞表面工程

项目内容:通过细胞表面工程,我们可以对细胞进行功能改造与行为调控,赋予细胞新的非自然功能,这在生物化工、医疗制药以及生物功能材料等领域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人工聚合物是细胞表面工程研究中最常用的修饰材料之一。如何基于人工聚合物,更精准可控地构筑多层次、多组分、可拓展、易调控的细胞表面结构,是细胞表面工程研究中充满挑战的难题,也是极具潜力的发展方向。在本项目中,我们拟将基于葫芦脲的超分子聚合物化学引入到细胞表面工程的研究中,将葫芦脲主客体相互作用的高效结合与动态可逆的特点与聚合物结构的多样性与可塑性结合在一起,开发细胞表面聚合物超分子工程新方法,并进一步探索细胞表面工程在生物功能材料与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负责人: 王林格 教授

项目名称:时间分辨小角X光散射技术用于聚合物囊泡的可控自组装形成机理探究

项目内容:聚合物囊泡通常是由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在水相、有机相或混合溶剂中自组装形成的具有中空球体结构的聚集体。聚合物囊泡的“球壳”膜呈三明治的结构,中间层是由疏水链段紧密聚集在一起形成,亲水链段分布在疏水层的内外两侧并呈舒展的分子刷状。基于其独特的结构特性,聚合物囊泡已成功应用于药物载体、生物矿化模板、纳米反应器等。尤其,在生物医药领域受到广泛关注。除了各种功能性聚合物囊泡研究,其控制备和结构功能调控,以及其自组装形成机理也是相关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然而,通过SAXS技术分析聚合物囊泡的自组装结构多用于中间体或产物的“静态”结构分析。原因是“动态”连续分析需要足够的信号强度和特殊的样品池,在此方面国际相关进展还非常少。本项目研究拟在前期可控制备聚合物囊泡的基础上,设计搭建可用于实验室及同步辐射工作站的微量液体样品测试装置,利用原位及时间分辨小角x光散射(in situ, time-resolved SAXS)技术进行聚合物囊泡的自组装形成过程和膜结构演化动态表征,开发相关数据分析模型和处理模块,阐明聚合物囊泡自组装形成机理,为聚合物囊泡的可控制备和结构功能调控提供有力支持。


负责人:孙桃林 教授

项目名称:水凝胶材料的非连续性裂纹扩展速度转变探究

项目内容:水凝胶的裂纹扩展常伴随着扩展路径的分叉,扰动,裂纹增长速度的突变等现象。本项目拟以力学强韧性生物聚电解质水凝胶为研究对象,构建裂纹扩展速度与凝胶的断裂韧性之间的关系,并揭示凝胶网络结构参数对裂纹扩展速度的非连续性转变机制。









新获批省联合基金青年项目


负责人: 孔宪 教授

项目名称:面向锂金属电池的聚合物人工固态电解质中间相的分子模拟研究

项目内容:锂枝晶是限制下一代高比容锂金属电池商业化的瓶颈。聚合物人工固态电解质中间相(SEI)能够在不显著影响电池性能的前提下抑制锂枝晶,是实现锂金属电池的关键技术。申请人前期独立发展了一套模拟聚合物涂层保护的锂金属电极表面锂沉积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聚合物涂层的不同性质对锂沉积形貌的影响,部分预测已得到实验验证。在此基础上,申请人计划改进模型,引入对聚合物性质、锂离子还原反应动力学和锂金属结构演化的描述。并利用该模型研究高分子的性质,锂离子的溶剂化环境和锂原子的扩散对锂沉积形貌的影响。为聚合物人工SEI的理性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负责人:鲍峰 博士后

项目名称:应用于柔性显示的新型无色透明聚酰亚胺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项目内容:项目申请人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博士期间从事基于高性能聚酰亚胺纤维材料的设计与合成、性能与机理的系统性研究。加入程正迪教授、黄明俊教授研究团队后,目前致力于柔性显示用的透明聚酰亚胺材料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本项目紧贴显示领域的柔性趋势及战略需求,从结构材料的性能需求出发,拟采用F或CF3取代的新型刚性芳香二胺为核心方案,对透明盖板、柔性衬底的不同性能侧重,如透过率、模量值、热形变等,筛选、匹配与优化出相适应的二酐结构、聚合方法及流延工艺,旨在获得高耐热、高透明、低膨胀的柔性CPI薄膜材料。





图文:前沿软物质学院

编辑:余锦婷

审核:康德飞


2023©华南理工大学前沿软物质学院 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84312号